用心用情書寫民生“幸福答卷”|從“民之所盼”到“民之所贊”——我州落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系列報道之龍井篇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今年以來,龍井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民生領域薄弱環節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提升社會保障服務等方面精準發力,扎實推進各項民生事業發展,切實將“民之所盼”化為“民之所贊”,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
10月28日,記者隨全州民生實事集中采訪團深入龍井市,親身感受民生實事帶來的溫暖變化,記錄下一個個充滿獲得感的幸福故事。
聚焦“出行難” 暢通“民心路”
深秋的龍井,空氣中已帶著幾分寒意,但暖陽卻灑滿水岸人家小區西側道路嶄新的柏油路面上。正要駕車出行的市民姜女士臉上洋溢著舒心的笑容:“這條路通了,心里也亮堂了。再也不用為了一條破舊的‘斷頭路’繞行一大圈了。”
這條長期未能打通的“斷頭路”,猶如城市肌體中的一道“梗阻”,給周邊居民出行帶來極大不便。今年5月,龍井市住建局將其納入民生實事重點項目,對水岸人家小區西側及秀水灣小區東側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同年8月末,隨著最后一段圍擋拆除,項目全面完工,徹底解決了周邊居民的出行難題。

一條路的貫通,優化的不僅是片區的交通微循環,更是政府與市民的“連心橋”。它改善了交通效率,提升了城市品質,激活了周邊商業活力,成為龍井市開展市容市貌整治、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生動實踐。
在推進城市道路升級改造的同時,鄉村道路的安全防護同樣牽動人心。如今,龍井市東盛涌鎮龍山——新光公路上那些鄰接田地、陡坡的險要路段,已被一道道綠色護欄牢牢守護,在岔路口、急轉彎處,醒目的交通標志牌清晰矗立,如同無聲的“安全員”,日夜指引著車輛與行人有序通行。
“這條道路不僅是連接市區與東盛涌鎮的主要通道,也是通往良田百世運動假日景區的重要道路。”龍井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張亮介紹,由于道路年久失修,安全防護設施缺失,此前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為消除隱患,市政府積極爭取資金,實施了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鄉道)項目。工程覆蓋德新鄉、三合鎮、東盛涌鎮境內的7條路線,總里程20公里,重點增設了護欄、單柱標志、道口標柱等交通安全設施。目前,20公里安防工程已全部完工,正穩步推進竣工驗收工作。
道路通則百業興。這項民生工程帶來的不僅是安全與便利,更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和發展機遇。它增強了道路安全防護能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觀光,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保障。
更新“生命線” 筑牢“安全網”
城市發展,基礎為先。地下管網作為城市的“生命線”,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底線。近年來,龍井市持續開展城市更新行動,聚焦市政基礎設施短板,精耕細作,持續完善城市功能。
“過去每天只有幾個時間段供水,冬天更是經常停水,天天都得儲存水。”回想起過去“水荒”的日子,梨園街道維新社區居民楊利權連連搖頭。而如今,隨著自來水改造項目竣工,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出,極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便利。

據介紹,龍井市城鄉接合部的很多區域處于供水管網末端,水壓不足、管道老化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當地居民。今年初,龍井市住建局分批實施了維新社區三峰洞自來水改造工程及梨園街道鳳林社區、維新社區自來水改造工程,通過延伸鋪設新供水管網、增設加壓泵站等一攬子措施,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飲水難題。目前,3個社區7個居民小組的自來水改造工作全部完成,惠及居民532戶。“現在水質好了,水壓也足了,再也不用為用水發愁了!”楊利權臉上寫滿舒心,“這水啊,甜到了心里頭。”
在保障供水的同時,龍井市同步推進燃氣、供熱等地下管網的更新改造。去年以來,龍井市住建局緊扣城市更新“兩重”項目政策導向,積極謀劃并實施了覆蓋老城、河西片區的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項目,對全市范圍內老舊的燃氣設施及供熱、供水管網進行了系統性改造,從源頭上消除運行隱患,全面提升市政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
目前,項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燃氣設施改造全面竣工,供熱與供水主干管線也已更新完成并投入使用,路面恢復工作正在加緊收尾。待項目全部完工,將從根本上消除燃氣安全風險,顯著增強供熱與供水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切實守護好千家萬戶的溫暖灶火與安寧生活。
織密“保障網”提升“幸福感”
龍井市的民生答卷,不僅書寫在廣闊的大地上,也體現在細致入微的保障制度和暖心服務中。
“蘆大娘,用手機掃一下這個二維碼,就能看到高齡津貼的申領條件和流程,不用大老遠跑到社區咨詢了。”在梨園街道梨園社區,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高穎正耐心地為老人講解政策。93歲的蘆明玉老人領到200元高齡津貼后,笑著說:“這項服務真方便,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我們老年人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了。”

今年以來,龍井市扎實做好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高齡津貼發放工作,讓老年人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為了將這份關懷精準送達,各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主動上門,為行動不便或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辦理資格認證和申領手續,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高穎介紹:“作為基層服務單位,我們一直聚焦高齡津貼政策宣傳‘最后一米’問題,通過張貼專屬服務碼,引導居民登錄‘梨小二’智慧治理平臺了解相關政策信息,讓居民‘碼’上知曉、便捷辦理。目前,轄區內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都已順利享受高齡津貼,做到了應享盡享、不漏一人。”
2025年我省出臺《關于優化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醫療和生育保障有關政策的通知》,將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等五類群體(以下統稱靈活就業人員)全部納入生育保險覆蓋范圍。根據政策,符合規定的住院分娩醫療費用100%報銷,產前檢查費用報銷1300元,靈活就業人員生育后可領取98天生育津貼。“靈活就業人員在我省參加職工(生育)醫保連續繳費滿12個月,就可以申領生育津貼待遇。”龍井市衛生健康和醫療保障局副主任金春梅表示,將全面推動政策落地落實,為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貢獻力量。
細微之處見真章,點滴變化惠民生。從一條路的暢通到一管水的安心,從守護銀發的津貼到保障新生的保險……龍井市這些看似獨立的民生工程,共同編織成一張日益密實的保障網,網住百姓憂樂,托舉民生幸福。龍井市將持續以實績作答,將一件件實事、一項項政策,化為具體的“民之所贊”,讓幸福城市的底色更加溫暖亮麗。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文 金由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