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圖景躍動青春力量 龍井“新農人”賦能 讓“土寶貝”變身“香餑餑”
金秋的龍井,豐收的圖景不僅鋪展在廣袤的田野上,更躍動在一群年輕的身影間。他們從校園奔赴鄉野,將論文寫在田間地頭,用知識與熱情為古老的農耕文明譜寫出青春的樂章。

開山屯鎮:
指尖染果香 深耕沃土結碩果
近日,開山屯鎮懷慶村的軟棗獼猴桃種植基地迎來了豐收。連綿的藤蔓下,一顆顆翠綠飽滿、形似“迷你獼猴桃”的果實掛滿枝頭。在這片收獲的土地上,一群年輕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來自西部計劃“衛國戍邊”項目的30名大學生志愿者組成助農服務隊,與村民共同投入緊張的采摘工作。
“軟棗獼猴桃果皮很薄,摘的時候一定要輕拿輕放!”經驗豐富的果農一邊講解,一邊手把手示范。志愿者們俯身于藤架之間,動作從生疏到熟練,指尖沾染著果香,也傳遞著溫暖。“今天親手采摘,才真切體會到每一顆果實背后凝聚的汗水與匠心。”志愿者馮力輕輕地將果實放入筐中,發出如是感慨。僅一天時間,這支青春隊伍便協助果農采收超過500斤鮮果,以實際行動為鄉村產業注入新鮮活力。
對懷慶村而言,這群年輕人早已不是“外來客”,而是并肩作戰的“自家人”。“我們正在探索更精細的包裝設計,希望提升產品附加值,讓鄉親們的‘辛苦果’真正變成‘致富果’。”如今,在志愿者的持續助力下,懷慶村的軟棗獼猴桃不僅在當地小有名氣,更借助電商平臺走向全國,化身為名副其實的“軟黃金”,鋪就了一條充滿希望的鄉村振興之路。
三合鎮:
鏡頭解鎖“助農密碼” 青春賦能家鄉好物“出圈”
在三合鎮,秋收的喜悅不僅洋溢在田間地頭,更涌動在手機屏幕之上。面對當地品質優良的松茸、蘋果梨、大米等農產品長期面臨的“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一群大學生志愿者主動求變,化身“助農主播”與“短視頻達人”,用年輕的視角和全新的傳播方式,為家鄉好物“代言”,成功解鎖流量時代的“助農密碼”。
“家人們看過來!這就是我們三合鎮北興村的蘋果梨,果皮薄,果肉細膩,咬一口,清甜的汁水瞬間充盈口腔……”鏡頭前,志愿者程文靜手拿一個飽滿的蘋果梨,熱情洋溢地向直播間里的網友介紹。
為了這短短幾分鐘的精彩呈現,志愿者團隊做足了“幕后功課”。他們提前深入農戶,不僅了解產品的生長周期和口感特點,更悉心挖掘背后的種植故事與文化底蘊,這些承載著匠心與溫度的“產品故事”被巧妙地編織進短視頻腳本和直播話術,讓屏幕前的消費者不僅能“看見”產品,更能“讀懂”其背后的價值與堅守。“自從志愿者幫我們拍攝了推廣視頻后,很多外地網友通過平臺看到視頻,紛紛下單購買。現在,‘延邊大米’的品牌被更多人知道了!”一位當地農戶感慨道。
從默默無聞到嶄露頭角,三合鎮的蘋果梨、大米等優質農產品,正通過青年志愿者們一個個精心策劃的鏡頭,成功打破地域界限,躍升為備受市場青睞的“網紅農產品”。
白金鄉:
跨域“闖展會” 青春魄力為龍井好物代言
當助農行動從“家門口”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便迎來了一次全新的挑戰與機遇。前不久,在蛟河市舉辦的農產品展銷會上,白金鄉的志愿者們組成一支朝氣蓬勃的“青年推介團”,將家鄉的蜂蜜、木耳、雜糧等特色農副產品帶到展會現場,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跨區域品牌推介。
他們的展位在參展商中別具一格。海報上,白金鄉的綠水青山與農產品特寫相得益彰,直觀地訴說著“生態、天然”的產品理念;展臺上,椴樹蜜、秋木耳、優質雜糧等經過精心包裝,煥發出嶄新的品牌活力。“我們的蜜蜂都是在深山森林里自然放養,采擷的是純凈的椴樹花源,蜜質醇厚,天然零添加,您可以試嘗一下!”志愿者們化身專業的“品牌代言人”與“產品經理”,招呼每一位途經的客人,熱情地介紹產品的核心亮點。這股青春的朝氣與專業的推介,讓他們的小小展位人氣十足,吸引了大量游客駐足、咨詢與購買。這次“闖展會”的行動,意義遠不止于現場的銷售額,它標志著白金鄉的農產品推介模式,從被動的“等客來”轉向主動的“走出去”。
從藤蔓間輕摘軟棗獼猴桃,到鏡頭前熱情推介蘋果梨,再到跨區域展會推銷農副產品,志愿者們把青春智慧帶到了田間地頭,把新媒體時代的玩法注入了傳統產業,把開拓市場的魄力用在了展會現場,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書寫著一份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青春的助農答卷。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許艷梅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