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銀發(fā)教官接過老兵“接力棒”
“立正要領:兩腳跟靠攏并齊……”“被子要這樣折,棱角才能出來……”在延吉市一所小學內,64歲的老兵霍新星教學生們軍事基本動作,74歲的老兵周海榮手把手教孩子們疊“豆腐塊”。他們身旁,幾位同樣鬢發(fā)花白的老人耐心糾正著孩子們的動作。這不是普通的國防課,而是一支由退伍老兵組成的延吉市老兵之家——國防教育宣傳隊在授課。

這支特殊的國防教育宣傳隊成立于2023年9月,由6位平均年齡逾古稀的退伍老兵組成。已走進延吉市各學校開展40余次國防教育。隊長霍新星和65歲的李春根是他們中最年輕的,其他4位都是74歲,分別是顏振舉、周海榮、徐敏、傅慶貴。他們個個都有著輝煌的軍旅生涯,顏振舉曾參加老撾戰(zhàn)爭,如今被評為“延邊好人”;周海榮在1976年隨部隊奔赴唐山大地震災區(qū),連續(xù)奮戰(zhàn)3個月開展救援,他的父親還是一位抗美援朝參戰(zhàn)老兵。
隊伍成立的初衷,源于一份溫暖的守護與堅定的傳承。延吉市老兵之家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徐淑子道出原委:“為了給孩子們宣講紅色精神,服務中心里90多歲的抗美援朝參戰(zhàn)老兵,仍時常奔波于各個學校。看著他們不辭辛勞的身影,我們既感動,又萬分心疼。”正是這份心疼與敬意,催生了組建一支“年輕”隊伍的念頭,讓國防教育的“接力棒”能夠穩(wěn)穩(wěn)傳遞。令人欣慰的是,這支新隊伍不僅接過了重任,更開創(chuàng)出形式更豐富、互動性更強的授課模式。
為了上好每一堂課,霍新星提前半個多月就開始自主學習、反復練習。6位成員更是經(jīng)常聚在一起打磨課程,從國防理論講解到軍事動作示范,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力求精準。每堂課上,6位老兵分組帶隊,手把手傳授軍事動作,面對面講國防知識。課堂上,那床曾用于唐山大地震救援的軍被,也成為連接歷史與現(xiàn)實的生動教材,讓孩子們切身感受軍人嚴謹細致的作風。
他們說,接過抗美援朝老兵的“接力棒”,將余熱奉獻給國防教育,是他們無悔的選擇,他們要用行動宣告:這不僅是精神的賡續(xù),更是責任的擔當。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徐蓉/文 穆俊英/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