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積極貫徹《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養犬管理條例》?繪就人犬和諧共處鮮活圖景
清晨的延吉公園,晨練老人彎腰輕拂搖尾的金毛,手中的牽引繩如溫柔紐帶,串聯起人與動物的和諧日常。這溫馨畫面的背后,是延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以細致治理為筆,讓文明養犬理念深深融入城市肌理的生動實踐。自《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養犬管理條例》施行以來,該局以創新宣傳為引、嚴格執法為基、貼心服務為翼,在城市發展畫卷上,精心勾勒出人犬和諧共處的鮮活圖景。
“大娘,遛狗牽繩不僅能保障安全,還能讓鄰里關系更和睦哩!”在延吉市北山街道社區廣場,“延吉城管”一邊將文明養犬宣傳單遞到居民手中,一邊耐心講解。這樣的場景,如今在延吉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為讓文明養犬知識真正走進千家萬戶,該局打破“一張傳單走天下”的傳統模式,讓宣傳工作“活”起來、“動”起來。除在社區、公園、商場等人員密集區域廣泛發放宣傳單外,更充分借力新媒體平臺傳播快、覆蓋廣的優勢,通過短視頻、圖文科普等形式,持續提升市民對文明養犬的知曉率與認同感。漸漸地,文明養犬從廣場舞大媽的聊天話題,變成年輕人朋友圈的分享內容,成為延吉市民口中的“新風尚”。
宣傳的春風拂過城市角落,執法的標尺更需牢牢握緊。每天清晨與傍晚的遛狗高峰時段,延吉的主次干道與背街小巷里,總能看到城管執法車穿梭往來。在光華路,“延吉城管”發現一名市民未及時清理犬只糞便后,立即上前提醒,同時細致解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養犬管理條例》相關規定。這樣的“教育式執法”,在延吉早已成為常態。針對遛狗不牽繩、犬只擾民等行為,“延吉城管”始終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原則,讓剛性條例多了幾分人文溫度;對拒不改正的情況,則依據條例依法處罰,形成有力震懾。這讓越來越多市民明白:文明養犬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須遵守的“必修課”。與此同時,2260000舉報電話成為城管與市民間的“連心線”,截至目前,超過1500起投訴舉報實現“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讓每一位市民都成為文明養犬的“監督員”。
城市的角落里,無主犬、流浪犬的身影始終牽動著人心。針對建成區禁養犬管控與流浪犬治理難題,該局專項部署、精準發力:一方面對禁養犬開展全面排查清理,摸清底數、分類處置;另一方面強化流浪犬、無主犬抓捕收容工作,通過日常巡邏、群眾舉報、社區聯動等方式,主動尋找流浪犬蹤跡。不久前,該局建工中隊接到市民舉報,在某小區發現多只流浪狗,執法人員采用食物誘導的溫和方式將其捕捉,隨后送至犬只留檢所妥善安置。每只犬只入所后都會接受全面健康檢查與免疫接種,期待它們能通過愛心領養找到溫暖新家。目前,留檢所已收容18只流浪犬。
“現在用手機就能申請辦理養犬登記,真是太方便了!”延吉市民王女士通過養犬登記小程序,短短幾分鐘便完成了證件辦理,為便捷服務點贊。為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2021年起,該局將養犬登記服務搬到“線上”,市民足不出戶就能通過手機提交材料、查詢進度。截至目前,累計辦理養犬登記10719件,每一份登記證的背后,不僅承載著市民對文明養犬的認同,更見證著城管部門從“管理者”到“服務者”的角色轉變。
如今漫步延吉街頭,犬吠聲少了幾分嘈雜、多了幾分溫順,市民出行的腳步少了幾分顧慮、多了幾分從容。“延吉城管”深知,文明養犬治理絕非一日之功,更需久久為功。下一步,該局將持續推動短期整治與長效管理深度融合,讓宣傳教育更常態化、執法巡查更精細化、服務流程更便捷化,讓文明養犬的種子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