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耀邊疆 逐夢未來正青春——州科協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工作發展綜述
十月的延邊,秋色宜人,一場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盛會即將啟幕。10月18日至19日,2025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年會將在延邊舉行。這一全國性會議在我州舉行,是對延邊科協科學普及和科技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學普及是決定未來的希望所在。回首延邊科技普及和科技創新工作,人們不難深刻體會“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的深遠意義。
筑牢組織根基,繪就科協事業發展新畫卷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在州委、州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州科協堅持為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始終把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科技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引導全州廣大科技工作者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政治引領是科協工作的靈魂。我州多次組織科技工作者走進延邊革命烈士紀念館、延吉市太興紅色小鎮、琿春大荒溝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等紅色教育基地,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科技工作者們在參觀后紛紛感慨:“重溫革命歷史,更加堅定了我們把論文寫在邊疆大地的決心。”
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州科協累計走訪慰問科技工作者代表30人,通過各級媒體宣傳報道先進典型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這種有溫度的服務,讓科協組織成為科技工作者可信賴的“娘家”,激發了全州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熱情。
組織建設是科協工作的保障。州科協持續擴大基層組織覆蓋面,發展企業、園區科協20個,鄉鎮(街道)科協86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5個,農村專業技術聯合會1個。這些組織建設為科協工作提供了堅實基礎,使科技服務能夠延伸到基層每個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州科協推動成立了延邊州農村專業技術聯合會,讓分散的各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電商和基層農技協有了更多的聯系與溝通,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探索了新模式。州科協還積極推進琿春市“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建設,成立了“科創中國”琿春經濟發展產業聯盟及相關企業聯合體,為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賦能科技力量。
聚焦青少年科技教育,培育科技創新后備軍
青少年是科技創新的未來,我州將青少年科技教育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青少年科技教育體系。
“館校共建”打造科普教育新范式。在教育“雙減”背景下,州科技館大力推動“館校共建”,做好科教加法。從2023年起,州科協連續兩年高標準承辦吉林省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每年邀請省內10所高中的100名高中生來延參觀學習;連續10年選派州內優秀高中生參加國家高校科學營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心懷科學夢想、樹立創新志向。如今,我州獲評國家級科普助力“雙減”試點單位11個,省級科普助力“雙減”試點單位25個。
科普活動培養科學興趣。在重要科普時間節點,州科協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進校園、“龍龍愛科學”延邊州青少年百科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參加學生1萬余人次。在今年全國科普月期間,州科協組織我州小學生前往延邊大學番茄科技小院實踐基地,開展“走進智慧農業:探索番茄科技,播種科學夢想”科普實踐行活動,孩子們近距離觀察番茄品種差異和種子結構,并親手種植番茄盆栽,切實感受到農業科技的魅力。“長大后,我要當農業科學家。”孩子們紛紛表示。
科技競賽搭建人才成長舞臺。州科協積極推薦我州青少年參加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吉林賽區)、“北斗杯”全國青少年空天科技體驗與創新大賽(吉林省賽區選拔賽)、省科普劇大賽、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多項賽事,斬獲各類獎項1000多個,州科技館多次被評為優秀組織單位。州科協推薦40多名高中生參加中學生英才計劃,其中12名學生成功入選吉林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導師組。這種早期科技人才的發現和培養機制,為我州乃至國家的科技事業發展儲備了后備力量。
輔導員隊伍建設夯實教育基礎。科技教師和科技輔導員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中堅力量。州科協推薦我州10多位科技輔導員參加中國計算機學會業務總部信息素質提升研修交流、全國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教師交流等活動;多次舉辦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班,參加人數達200余人。2024年,州科協承辦了“送培到基層”吉林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交流活動,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長武向平等為全省300余名科技輔導員和青少年授課并作科普報告。
在第八屆全國科技館輔導員大賽吉林賽區選拔賽中,我州科技輔導員榮獲二等獎。此外,州科協推薦全州48位科技教師入選“吉林省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項目專家庫”,組織全州科技輔導員參加吉林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初、中級認證。
構建全域科普體系,提升全民科學素質
在抓好青少年科普工作的同時,我州大力構建覆蓋全民的科普體系。
科普資源向社會延伸。州科協認真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連續3年協調中國流動科技館來延巡展,目前已覆蓋全州8個縣(市),參觀人數超過20萬人次。州科協先后舉辦“關愛銀齡智惠生活”科普工程系列活動、科普進社區活動等,為以老年人為主的社區居民普及智能設備使用技巧、反詐防騙知識、飲食安全常識等。這些活動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提供精準化的科普服務,真正實現了科普為民、科普惠民。
惠農科普工作精準到位。將科普服務向農村等基層延伸,依托“科普月”“科普大集”“科技活動周”“全民營養周”等節點開展各類宣傳、講座、義診活動,發放各類惠農資料5萬余份,直接受益人數超10萬人次;編印、免費發放4000本《新版科普知識讀本》;連續3年組織開展全省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參與人數累計達91790人,并榮獲全省優秀組織單位榮譽。
全民科學素質穩步提升。在州科協的不懈努力下,2022年,全州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比例達10.86%,位居全省第三。同年,州科協被省科協評為“十三五”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先進集體;創新打造了“龍龍愛科學”青少年科普品牌,截至目前已開展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等賽事100多場,榮獲國家級獎項3項,成為我州科普工作的亮麗名片。
科技小院模式成為鄉村振興的科技引擎。全州25家科技小院數量居全省首位,李玉院士科研團隊駐在的和龍桑黃科技小院累計開展技術培訓交流活動24場,培訓人員1300余人次,輻射帶動全州9鎮22村,實現直接產值2億多元,帶動6763名貧困人口增收。和龍桑黃科技小院、延吉黃牛科技小院先后榮獲全國“最美科技小院”稱號。
金秋時節,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的稻米迎來大豐收。和龍市東城鎮淳哲有機大米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金君告訴記者,2023年,延邊大學農學院農學系教授傅民杰依托光東村創建“吉林延邊和龍稻米科技小院”,多年來,傅民杰及其學生團隊扎根于此,為光東村提供技術支持。“得益于科技小院,今年,我們村的稻米畝產超過550公斤,真是豐收又豐產!”金君興奮地說。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州科協將以此次全國性盛會為契機,全力描繪以科技教育賦能區域發展、培育時代新人的宏偉藍圖,高擎科技創新火炬,不斷完善全域科普體系,深化館校合作與英才培養機制,讓科學的種子在更多科技后備軍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薪火相傳,未來可期。隨著科技教育工作的持續深化與創新人才的不斷涌現,延邊的科技創新事業必將如長白林海般生生不息,在新時代新征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