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深耕食用菌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今年,敦化市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特色產業發展,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發展注入新活力。

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產業作為培育壯大特色產業的重要突破口,不斷推動其發展壯大,目前已建成黑木耳標準化生產園區1個、黑木耳集中化產業園區5個。今年,預計食用菌規模保持在5億袋,可實現產值22億元,同比增長4.76%。
金秋時節,記者來到大蒲柴河鎮浪柴河村的木耳種植基地,這里一派豐收景象。一排排菌包整齊排列,黝黑的木耳飽滿厚實、掛滿菌包,在陽光下閃耀著光澤。工人們蹲坐在菌包的海洋里,將一朵朵嬌嫩的木耳采摘下來,動作嫻熟又麻利……
浪柴河村木耳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合作社的引領和推動。據了解,敦化市大蒲柴河鎮佳禾農業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5年來,合作社始終致力于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為農村閑置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同時積極推廣先進技術,助力百姓增產增收。
據合作社負責人王金英介紹,今年的黑木耳長勢良好,產量較往年有所提高,這得益于合作社在種植技術上的不斷探索和創新。通過對菌包的制作、發酵、種植等環節進行嚴格把控,確保了黑木耳的品質和產量,為浪柴河村黑木耳產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進敦化市大東北菌業菌包加工廠,工人們趁著好天氣正在抓緊晾曬木耳。據了解,該廠于2010年建立,以黑木耳菌包加工和出耳為主,經過多年的經營,在黑木耳菌包生產技術、下場出耳管理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心得。2019年,該廠重新擴建生產廠房與黑木耳菌包培養室,總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為解決“靠天吃飯”的露天全光大地管理模式,改用人為可控的黑木耳立體吊袋大棚模式出耳,現有黑木耳立體吊袋大棚7000余平方米。
該廠負責人趙強說:“我們在吊袋棚式出耳管理方面有著極其成熟的經驗,起到了技術推廣的作用。我們采用一年兩季的輪作模式,春出木耳秋出菇,提高了大棚的利用率,帶動周邊種植戶采用吊袋種植木耳。現幫扶周邊種植戶年加工菌包400余萬袋,每年可安排本鎮閑置人員就業30余人,直接帶動上下游黑木耳種植戶40余戶。”
敦化市通過對食用菌等特色產業的深耕細作,不僅讓特色產業成為鄉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為鄉村振興繪就了一幅充滿希望的新圖景,未來還將持續發力,推動更多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助力鄉村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張成國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