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縣長興街道用“小事”“暖事”,寫就最動人的“家國注腳”——把“國泰民安”的祝福,送到每個人的心坎上
迎著國慶節的燦爛朝陽,安圖縣大街小巷的紅旗在晨風中舒展成最亮眼的“中國紅”,處處彌漫著“為祖國慶生”的振奮和喜悅。長興街道興華社區居委會委員齊麗穩早早到崗值班,還沒等做完每日清潔,辦公室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是社區吧?沒想到大過節的還真有人在……”電話那頭,興華社區老人姜治倫語氣中略顯焦急:“網上社保認證咋總失敗?我這老花眼啊,對著屏幕就發暈,急得我直冒汗!”“大爺您別急,在家等著吧,我馬上到!”齊麗穩記下姜治倫家的地址和電話,很快找上門去。搜索微信小程序、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按提示完成人臉識別認證……沒一會兒,齊麗穩就操作完成,老人長舒一口氣:“可算解決了,要不這節都過不踏實!”
這幕“節日上門辦”的溫馨場景,是長興街道便民服務的“日常切片”,也在“家國同慶”的氛圍里,把民生溫度融進了對祖國生日的祝福里。在興華社區便民服務大廳,一本巴掌大的《便民服務口袋書》引起了記者注意——12類高頻事項流程、常見問題解答,全用通俗語言寫得明明白白、一目了然,“預判”了群眾在辦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每一個“難”,讓群眾“一看就懂”“一辦就成”。
這份“預判”背后,是長興街道“把制度刻進服務準則”的堅持。《工作制度匯編》《定崗定責手冊》《社會救助政策匯編》……與《便民服務口袋書》一起擺放的,還有一份份規范性、指導性資料,方便工作人員和辦事群眾隨時查看。這些資料經全面梳理、歸納,用制度為服務居民群眾的工作“立規矩”“定標準”,讓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成為能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政策通”“貼心人”。正是從這一本本小冊子里,記者看到了基層辦事機構對“為人民服務”宗旨最踏實的踐行——所謂“國泰”,就源自群眾辦事不發愁、事事有回應的“民安”里。
走進長興街道每一個社區的便民服務大廳,人們會發現,休息區的飲水機永遠溫熱,應急藥箱里的日常藥品定期更新,公用打印機旁備著備用紙;走出大廳,服務觸角更延伸到群眾家門口——行動不便的老人有網格員上門辦業務,“中午不打烊、節假日可預約”為上班族免去煩惱,獨居老人、殘疾人可“定制”送餐、理發、家政、維修等種種服務……一件件便民“小事”“暖事”里,藏著基層工作人員的付出和堅守,更藏著各族群眾穩穩的踏實和幸福。當鮮艷的五星紅旗掛滿街巷,街道社區的值班室里、街角的警亭里、路邊作業的環衛車里,處處都有忙碌的身影。這些不同崗位的堅守,讓“家國同慶”有了最真切、最動人的模樣——國慶的底色,是街頭巷尾的煙火氣,是群眾臉上的笑容,是基層用一件又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把“國泰民安”的祝福,送到了每個人的心坎上。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