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縣推行“民族團結進步+基層社會治理”融合發展模式——同心話團結 治理更有為

走進安圖縣各社區,“紅石榴”宣講團的宣講聲與居民議事會的討論聲交織共鳴,網格員忙碌的走訪身影與志愿服務隊的暖心行動相伴同行……這一幕幕生動場景,是安圖縣創新推行“民族團結進步+基層社會治理”融合發展模式的真實寫照。
今年以來,安圖縣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深度探索“思想引領聚共識、多元協同強根基、服務群眾暖人心”的融合發展路徑,推動民族團結進步與基層社會治理同頻共振、互促共進,成功蹚出一條邊疆民族地區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子。
宣傳教育立體化
在安圖縣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墻繪色彩鮮明;樓棟單元內,“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標語溫馨醒目;線上平臺中,民族團結進步系列故事、先進典型事跡、各類創建活動動態等內容持續刷屏……
為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見行見效,安圖縣精心構建“線下+線上”立體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矩陣:線下,組建12支“紅石榴”宣講團,深入社區、樓院開展“微宣講”;在公園、廣場等公共空間打造165處實物實景展示點,將民族團結元素有機融入生活場景;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推送政策解讀、活動動態等440條,打造“指尖上的民族團結教育課堂”,實現宣傳教育全覆蓋。同時,該縣還開展民族政策法規專題培訓58次、主題黨日活動136次,全面提升社區干部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使共同體意識在基層落地生根。
基層治理多元化
通過“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的協同聯動,以及“包保部門+志愿者+居民”的共同參與,安圖縣創新構建了“三長聯動+部門包?!惫ぷ黧w系,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層治理觸角延伸至“最后一米”。
安圖縣科學劃分79個網格、262個小區,實現網格化管理與部門包保全覆蓋;建強基層治理專干隊伍,統籌管理現有212名基層治理專干,通過系統性崗前培訓、輪崗實訓、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提升綜合能力,著力鍛造一支政治素養過硬、業務能力全面、責任擔當突出的基層治理骨干隊伍,為民族團結進步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注入新動能;深入推進機關黨組織和黨員“雙報到”“雙百共建”機制,推動2000余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一線,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協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形成“全員參與、全域共治”的良好治理格局。
把團結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
“社區舉辦的美食節,各族群眾不分你我,共同分享美食、溝通情感;矛盾調解室里,大家坐下來喝杯茶就能把事兒說開…… ”在安圖,這樣的暖心場景每天都在發生,成為民族團結進步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生動縮影。
安圖縣聚焦服務群眾,不斷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層實踐,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成果轉化為治理效能。成立12個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圍繞民族團結進步主題開展文體、聯誼等活動114次,結合傳統節日等舉辦文藝慶?;顒?69場,讓各族群眾在互動中增進感情;建設12個社區矛盾調解中心,成功化解群眾訴求203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融入社區公約、居民守則,開展居民協商議事102次;聚焦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重點群體,組建19支志愿服務隊,走訪慰問困難群眾300次,用“微服務”傳遞“大溫暖”,讓各族群眾的關系越處越親近,日子越過越紅火。
從思想共鳴到治理共進,從服務共享到情感共融。安圖縣用實踐推動“民族團結進步”與“基層社會治理”同頻共振、交織共融,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如種子般在基層土壤深扎厚植,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基層治理沃土中綻放得絢爛多彩。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