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所聯調”化糾紛 法治護航促和諧
近日,汪清縣司法局依托“三所聯調”機制,聯合汪清縣公安局新民派出所、吉林天友律師事務所,成功調解一起因債務催討引發的肢體沖突糾紛。通過“情理法”融合的調解模式,不僅妥善解決雙方爭議,更有效維護轄區和諧穩定,彰顯了基層法治服務的溫度與力度。
事件源于一筆未結清的借款。此前,甲某向乙某借款,在償還部分款項后仍有少量余款未結清。今年6月,乙某在甲某舉辦重要家庭儀式當天上門催款,引發甲某親屬強烈不滿,雙方情緒激動并發生肢體沖突,導致乙某受傷就醫。沖突過后,雙方就賠償金額等問題僵持不下,始終無法達成一致,最終共同向相關部門申請調解,尋求專業幫助。
接到調解訴求后,新民司法所迅速啟動“三所聯調”機制,組織派出所民警、吉林天友律師事務所律師共同介入。調解過程中,工作人員分別與甲某、乙某溝通,耐心傾聽雙方訴求與想法,全面梳理事件來龍去脈,精準鎖定“乙某不當催款方式”與“甲某親屬動手傷人”兩大矛盾關鍵點。
明確矛盾核心后,調解團隊依據“情理法”結合的思路分層推進工作。一方面,工作人員先從情感與情理層面切入,安撫雙方激動情緒,客觀指出乙某在他人重要家庭場合上門催款的方式明顯欠妥,易引發矛盾升級;另一方面,嚴肅明確甲某親屬動手傷人的行為已涉嫌違法,按照法律規定需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同時,律師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向雙方詳細釋明各自行為對應的法律責任與可能面臨的后果,幫助雙方建立清晰的法律認知;民警則針對雙方在沖突過程中的不當行為開展批評教育,引導二人摒棄對立情緒,認識到通過合理合法途徑解決糾紛的重要性。
經過調解團隊耐心細致溝通與引導,雙方逐漸放下抵觸心理,開始理性看待問題。最終,在工作人員見證下,雙方就賠償事宜達成一致意見:甲某自愿承擔乙某的醫療費用及相關支出,乙某也就此前不當催款方式向甲某一方誠懇道歉。至此,這起原本可能進一步升級的糾紛得到解決。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