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奶茶品牌被曝檢出反式脂肪酸,奶茶不能喝了?
流言
“奶茶中檢出反式脂肪酸,不能喝了,對身體有害。”
多家知名茶飲品牌被曝檢出“反式脂肪酸”,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這讓很多喝奶茶的人很焦慮。
流言分析
這種說法過分夸大。
反式脂肪酸是脂肪酸的一種,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現有研究認為,反式脂肪的主要危害是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但“檢出”≠“有害”,關鍵還是要看我們吃了多少。我國和世界衛生組織都建議每天攝入不超過 2 克,目前市售奶茶單杯含量通常遠低于此限值,正常適量飲用不會對健康產生實際影響。
相比之下,奶茶中含有過量的糖和總熱量是更值得警惕的健康問題。對于部分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我們應理性看待,避免過度恐慌。
近日,一則“多款知名奶茶被檢出反式脂肪酸”的新聞沖上熱搜,瞬間給無數奶茶愛好者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
社交媒體上,“奶茶=慢性毒藥”“奶茶健康風險驚人”“奶茶危害很大”等言論甚囂塵上。事實果真如此嗎?檢出反式脂肪酸,就意味著奶茶從此要被打入“冷宮”,一口都不能喝了嗎?

圖源:微博截圖
反式脂肪酸,究竟什么來頭?
在分析之前,我們要先給大家介紹下反式脂肪酸到底是什么。脂肪酸是脂肪的基本組成單位,根據其分子結構中碳-碳雙鍵的構型不同,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分為“順式”和“反式”兩種。我們日常飲食中絕大多數天然不飽和脂肪酸都是順式結構,它對人體健康是有益的。
而反式脂肪酸,則是分子結構中至少含有一個反式構型非共軛碳-碳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稱。它的來源主要有兩類:天然來源和人工來源。[1]
1.天然來源
存在于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脂肪和乳制品中。因為這些動物胃里的微生物會天然“氫化”它們吃下的植物中的不飽和脂肪,產生少量反式脂肪酸。比如,牛奶和黃油中就含有微量的天然反式脂肪酸。
2.人工來源
這是人們擔憂的主要來源,它主要產生于植物油的氫化過程。早年為了讓液態的植物油變得更穩定、耐高溫、延長保質期,并賦予食品(如糕點、餅干)酥脆的口感,食品工業發明了氫化技術。在這個過程中,一部分不飽和脂肪酸就變成了反式脂肪酸,我們常說的植脂末(奶精)、人造奶油、起酥油等,都曾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災區”。
近年來,隨著健康知識的普及,大家都對反式脂肪酸有所警惕。
因為大量科學研究證實,過量攝入尤其是人工來源的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有明確的危害,比如攝入量過多時可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增加患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風險,也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1]
2001 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還發現,反式脂肪酸的攝入,與 2 型糖尿病風險增加有關。[2]還有一項發表在《中國食品衛生雜志》上的研究顯示,較高的反式脂肪酸攝入可能增加我國 40 歲及以上居民的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病率。
既然危害如此明確,是否意味著反式脂肪酸一丁點都不能碰?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不談劑量的論斷都是不科學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不應超過總能量的 1%,換算下來大約是每天 2 克。[4]《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也明確建議,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應超過 2 克。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在 2013 年發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報告顯示,通過對北京、廣州等大城市的調查,我國居民膳食中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僅為 0.16%,遠低于 WHO 建議的 1% 的限值。這意味著,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日常飲食導致的反式脂肪酸攝入過量的風險是較低的。
因此,食品中檢出反式脂肪酸并不等同于“有毒”“有害”“絕對不能吃”,主要在于攝入劑量的多少。
奶茶里的反式脂肪酸從哪兒來?
到底有多少?
最近,某機構送檢了市面上比較常見的 8 個奶茶品牌的奶茶,其中有 5 款檢出了反式脂肪酸。
這些產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從 0.011g/100g 至 0.113g/100g 不等。這一結果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也讓“奶茶控”們多了一份擔憂。

圖:微博截圖
奶茶中有反式脂肪酸其實很正常,根據我國《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中的規定:如果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0.3g/100g(或 100ml),就可以在營養成分表中標示為“0”,也可以聲稱 0 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為啥奶茶會被檢測出反式脂肪酸?主要有以下 3 個途徑。
1.主要來源——植脂末(奶精)
傳統的植脂末采用“部分氫化植物油”技術,會產生較多的反式脂肪酸。但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主流的生產工藝是“非氫化技術”,這種工藝也能做到“0 反式脂肪酸。因此,即便奶茶使用了植脂末,其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可能極低。
2.次要來源——天然存在
如果奶茶使用的是鮮牛奶、純牛奶等“真奶”,本身就會帶入源于反芻動物的極微量的天然反式脂肪酸。
3.潛在來源——部分小料
奶茶中的一些小料,如布丁、餅干碎或某些風味醬,還有在加工過程中可能會使用的人造奶油、起酥油等配料,都可能是反式脂肪酸的微量來源。
雖然這次某機構送檢的部分奶茶被檢測出了反式脂肪酸,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喝。如果一杯標準中杯奶茶為 500 毫升(約 500 克),即便按照新聞中檢出量較高的 0.113 克/100 克來計算,喝完這樣一杯奶茶,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也僅為 0.6 克。
這個量遠低于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的每日不超過 2 克的限量標準。對于一個偶爾飲用奶茶的健康成年人來說并不用擔心其對健康造成的威脅。
想喝奶茶,這樣做更健康
奶茶愛好者完全戒掉不太現實,但可以盡量選擇相對健康的奶茶,讓自己喝得更安心。
1.適量喝奶茶
將奶茶定位為偶爾犒勞自己的“快樂水”,而不是每日必需品。即便再喜歡也要適量喝,每周控制在一杯最好。
2.克制“小料”的添加
珍珠、芋圓、布丁、餅干碎、奶蓋等小料雖然美味,但它們不僅是熱量“刺客”,也可能是反式脂肪酸和大量添加糖的隱藏來源。選擇無小料或單一小料的奶茶,能有效降低不健康成分的攝入。
3.選擇“少糖”或“無糖”
相比于反式脂肪酸,奶茶中過量的“糖”才是更值得警惕的健康殺手。長期高糖飲食的危害不容小覷,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加速皮膚衰老等。點單時最好選擇“不另外加糖”“三分糖”或“無糖”。
日常生活中,
如何減少反式脂肪酸攝入?
反式脂肪酸不僅存在于奶茶中,還存在于很多常見食品里。但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遠低于建議限值,我們無需過度擔憂。如果想在生活中減少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可以試試以下幾點。
1.控制烹調油的使用
在我國,植物油是攝入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所以要避免攝入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應該注意控制炒菜時植物油的使用,炒菜時少放油,減少油炸和長時間高溫煎炒。
2.少吃烘焙和油炸食品
尤其注意那些口感酥脆的糕點、餅干、蛋撻、派,以及炸雞、薯條等快餐食品,它們是人工反式脂肪酸的“重災區”。
3.仔細閱讀食品標簽
購買包裝食品時,檢查配料表是否含有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人造黃油(奶油)、起酥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成分。
總結:
對于反式脂肪酸,我們既要正視它過量攝入的健康危害,也要避免“一竿子打死”。一杯常規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通常遠低于每日建議攝入上限。對于喜歡喝奶茶的人,可以盡量選擇相對健康的奶茶,并控制好飲用頻率。
照“謠”鏡
這類謠言往往利用公眾對專業術語的恐懼心理,將“檢出”等同于“超標”或“有毒”,故意忽略劑量與安全標準的關鍵因素;其次,這類說法習慣用極端化表述制造恐慌,卻完全不提合法合規產品中即便含微量反式脂肪酸也在安全范圍內;最后,這類內容常偽裝成“健康提醒”,實則通過切斷理性討論空間(如否定“適量無礙”的可能性)來傳播焦慮,最終使消費者陷入非黑即白的認知陷阱,卻無助于建立真正的食品安全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M].人民衛生出版社.2022
[2]Salmeron J, Hu F B, Manson J A E, et al. Dietary fat intake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1, 73(6): 1019-1026.
[3]賈小芳,方海琴,杜文雯,等.我國40歲及以上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與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關聯研究:基于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25,37(01):24-30.DOI:10.13590/j.cjfh.2025.01.003.
[4]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trans-fat
策劃制作
作者丨薛慶鑫 注冊營養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審核丨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委員
策劃丨王夢如
責編丨王夢如
審校丨徐來、張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