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三代人堅守水餃匠心 舌尖傳承暖人間
在東北,水餃是揉進面粉里的鄉愁,是熱氣騰騰的民間記憶。在汪清縣,說起水餃,人們總會想起那個溫暖又熟悉的名字——“東振餃子館”。這家飄香三十余載的水餃老店,承載著三代人質樸而執著的堅守,在歲月氤氳中熬煮出一鍋獨特的人情風味。如今,這份熱乎乎的傳統手藝交到了“90后”青年王磊手中,他用一雙延續家族記憶的手,包出了新時代餐飲人的真摯情懷。

時光回溯到20世紀90年代,汪清縣火車站南來北往的旅客如織。王磊的奶奶看準了那里的人流,在附近開起了第一家手工水餃店。僅60平方米的地方沒有豪華裝修,幾張炕桌、臨時地桌,卻總是擠滿了人。食材新鮮、現包現煮的水餃,配一碟自家腌的咸菜,簡單、實在,卻溫暖了無數匆匆過客的胃與心。
后來,這家小店交到了王磊父母手中。他們憑借誠信經營,將水餃的味道傳進了街坊心里,生意越來越紅火。然而,隨著城市發展變遷,傳統老店也遭遇了發展瓶頸。2018年,王磊毅然響應父母的呼喚,回到汪清。彼時的他,已在大連、青島、長春等多地成功經營數家延邊風味餐廳,事業風生水起。但他清楚,這一次,他接過的不僅是一家店,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與期待。
為了不負這份托付,王磊踏上“取經”之路。他輾轉多地深入調研,學習現代餐飲管理經驗,不斷吸收創新思路。他明白,要想讓老店煥發新生,必須做出改變。于是,他在汪清縣河北區租下一處300平方米的兩層門市,增設多間雅致包間,聘請專業廚師團隊,豐富菜品種類等系列舉措。但在所有變革之中,有一點始終未變,那就是沿用新鮮食材,堅決不添加任何添加劑,保持傳統手工現包水餃的獨特風味。
“一定要留住原來的味道。”這不僅是王磊的承諾,更是一種刻進骨子里的信念。他深知,老顧客認的不只是餃子本身,更是背后幾十年如一日的信任,是三代人對手藝與品質的堅守。新店逐漸成了人們親友相聚、街坊宴請的首選地。
王磊的擔當,遠不止于一方灶臺。汪清作為陸路的交通樞紐,每日大量貨車穿梭不息。許多司機因車輛不便進城,吃飯成了難題。每當接到他們的訂餐電話,王磊總是二話不說,開車將熱騰騰的餃子送到他們手中,且從不加價。2020年至2022年期間,餐飲業屢受沖擊,王磊的店也一度歇業。但即便沒有收入,他仍為一線防疫人員送去熱乎乎的水餃。“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他們才真的不容易。”這些善舉和回饋家鄉的責任心讓他在2024年當選為汪清縣政協委員、延邊地域特色菜肴推廣站(汪清站)副站長。
一勺餡、一張皮、一雙雙堅持的手、一顆炙熱的心——東振餃子館包的水餃,不只是三代的傳承,更是流淌在街巷間的煙火深情。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徐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