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合力強體系 深耕青訓重實效——開拓具有延邊特色的足球青訓發展之路
近年來,延邊州委、州政府指導、聯合相關部門,始終把延邊足球青訓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匯聚合力、建強體系、深耕青訓,構建了“職業足球為引領、體校為龍頭、校園為基礎、社會為補充”的四級青訓體系,形成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全鏈條培養機制,常抓不懈,久久為功,開拓出具有延邊特色的足球青訓發展之路。
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協同創新
延邊州政府將足球作為“重點工程”高位推進,出臺《延邊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方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模式支持俱樂部運營,同時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形成“政府搭臺、社會唱戲”的良性循環。這種多元投入、匯聚合力的模式,使延邊州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仍能保持青訓的活力。
面對資金缺口、人才流失等難題,延邊州相關部門及機構不等不靠,立足本土,積極協調,主動破解難題。延邊州委、州政府牽頭組建了重點城市、青訓試點城市工作專班,統籌全面工作。目前,全州每萬人平均擁有足球場地1.42塊,提前跨越“十四五”國家規劃的人均0.9塊的目標。足球項目公共服務提檔升級,全州中小學校利用課余時間向社會開放足球場45個。同時,延邊州積極探索“足球小鎮+產業聯盟”模式,依托龍井海蘭江足球文化產業園發展足球裝備制造、培訓等產業,進一步提升青訓造血能力。
體教融合構建立體化培養模式
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延邊州構建起以職業足球為引領,州及各縣(市)體校為龍頭、中小學校園足球為基礎、社會力量為補充的層級分明、銜接有序的青訓體系。
有統計表明,目前,延邊州國家級足球特色校占中小學校總數的52%,建設足球特色幼兒園15所,足球教學課程覆蓋率達100%,年儲備足球青少年后備力量達近4萬名。同時,培育社會青訓機構100余個,重點打造延邊青訓中心、校園足球“滿天星”兩個訓練營品牌,累計培養精英足球青少年500余名。延邊青訓中心建設U11-17男子、U12-15女子后備梯隊,儲備優秀足球青少年人才500余名。全州各縣(市)校園足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如龍井市通過“體教融合+數字化評估”模式,為2000余名小球員建立成長檔案,并依托“足球特色課+周末訓練營+校際聯賽”的三維培養體系,連續五年蟬聯州校園足球聯賽冠軍。
以賽練兵 夯實基礎
經過不斷深耕與探索,延邊足球已經打造出“立體多元化”的青少年足球賽事體系。延邊龍鼎足球俱樂部帶領延邊龍鼎可喜安隊征戰中甲聯賽,在賽場上頻頻上演延邊的足球青春風暴,展現了青訓成果的轉化潛力。
與此同時,延邊州內青少年足球賽事活動十分活躍,每年平均舉辦全州青少年足球比賽超過2000場次,參賽球隊近400支。州、縣(市)、校級足球比賽層層銜接,“州長杯”青少年足球賽已連續舉辦35屆。多元化、立體覆蓋式的比賽帶動了延邊校園足球的深度發展。延吉市建工小學的足球特色教育通過“班班有球隊、周周有球課、月月有球賽”的常態化訓練,將民族文化融入日常教學,培養出一大批“足球苗子”。
目標明確 強化保障
在州委、州政府的指導下,體育與教育部門緊密協作,將足球納入中考體育考試項目,對獲得縣級以上足球比賽榮譽的學生課外體育日常考核賦滿分,在全州八縣(市)推行小—初—高足球特長生對口升學的舉措。目前,全州11所高中年內新招足球特長生達100余名。
在此基礎上,我州充分發掘地緣優勢,以國際化交流推動延邊青訓融入東北亞足球生態圈。自2015年起,延邊州每年選派240余名青少年赴韓國參加訓練營,并舉辦東北亞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吸引韓、朝、俄、日等國球隊參賽。2025年聘請韓國職業級青訓總監閔丙直,引入德國B級教練體系,編寫本土化訓練教材,推動基層教練專業化。這種“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促使延邊足球青訓提升了技戰術水平,打通了國際輸送渠道。
總之,延邊足球青訓以延邊傳統足球文化為根基,以特色工作為抓手,不斷深耕與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邊疆特色的振興之路。從校園普及到體校提升再到職業輸出的全鏈條體系初見成效,不斷實現體育與經濟的良性互動。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