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積極協調 企業主動擔當
“昨天夜里雨下得不小,但是今天早上樓前面幾乎沒有什么積水,這問題解決了,我們居民心里的大石頭也落了地。”8月22日,家住琿春市河南街道礦泉社區農行住宅第7棟樓的居民王桂琴說。

王桂琴今年75歲,老伴因病長期坐輪椅,老兩口已經在農行住宅第7棟樓住了20多年。“我們歲數大了,住一樓也是為了方便出入。但是沒想到,因為積水問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王桂琴說。原來,該住宅是7棟樓里最南面的住宅樓,再往南就是社區食堂和供熱公司的換熱站,因為建設歷史遺留問題,一開始7棟樓的南面是一片空地,地勢低還沒有硬化,也沒有排水系統,一下雨就積水嚴重。家住2單元3樓的老樓長劉洪珍也告訴記者,她在這里住了30多年,是看著這個住宅小區變化的。她說:“之前,我們樓南面的空地不光積水,還長了很多雜草,蚊蟲特別多,有人還把那當成了垃圾場,一到夏天臭氣熏人,居民都不敢開窗。”
居民們也向社區反映了多次,但是多年也沒有得到解決。礦泉社區黨委書記王淑霞說:“該住宅小區建設于1993年,住著80多戶居民,居民反映的問題我們都了解,我們也多次找了相關部門去處理。還每年組織工作人員拔草、打藥,人力挖排水溝、墊土,但都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幾年前,在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通過與相關部門協調和爭取,給那一片空地鋪上了地磚,還安裝了健身器材,土洼地終于變得干凈衛生了。但是沒想到的是,雜草是沒了,因為地勢和排水情況,積水還是很嚴重。
“這四五年來,一到下雨天,我們南邊還是走不了人,積水面積有200多平方米,深度有20至30厘米,想在那運動、散步也根本不可能。我兒子回來看我們,拎點東西很不方便,孫子小,想出去玩也不放心。”劉洪珍說。王桂琴也說:“一下雨就會積水很多天,我們都擔心長期這樣把樓房地基都泡壞了。而且一到雨季就特別潮,我們家的被褥都是潮的。一出太陽馬上就得去曬,就算這樣,衣服也都長毛發霉了。”
多年來,社區也一直在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但因為資金和施工方法不科學等原因,遲遲沒有得到合理解決。今年夏天,該社區協調駐街單位琿春市城輝供熱有限公司共同商討解決方案。最終,企業主動擔當,制訂了施工方案:挖排水溝并下設排水管道,將污水引流到主排水管道,再加裝5個雨水箅子……
一套“組合拳”下來,空地上再也沒有積水了。傍晚,年輕人在這里打羽毛球,老人們在這里健身遛彎,出行再也不受限制,居民們紛紛點贊。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肇家星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