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座椅添便利 “共享小屋”暖人心
近日,延吉網紅彈幕墻對面人行道上新安裝的兩張太陽能智能充電座椅,以獨特的云紋造型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這兩張集休憩與充電功能于一體的座椅,不僅為群眾健身休閑提供了便利,更為景區增添了一抹低碳亮色。
8月12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剛“上崗”的太陽能智能充電座椅已成為熱門“打卡點”。與傳統座椅不同,椅面上方安裝了太陽能光伏板,下方設有無線充電區域。市民只需將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的手機放在充電板上,即可輕松實現充電,便捷又環保。“這智能充電座椅我還是頭一回見,正好手機快沒電了,試了一下,真挺好用。”延吉市民吳先生體驗后贊不絕口。
別看這太陽能智能充電座椅外觀簡約,環保價值卻不容小覷。據統計,單張座椅日均發電量可滿足50部手機的充電需求,兩張座椅一年的減碳量相當于種植30棵樹,環保效益顯著。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陰雨天和夜間,座椅也能正常使用。
據延吉市公園街道基層治理專干郎彥傑介紹,太陽能智能充電座椅是“共享小屋”項目的一部分。今年7月,隨著延吉市旅游熱度持續攀升,公園街道精心打造“共享小屋”,為游客和群眾提供多元化便利服務。“共享小屋”兼具顏值與功能,不僅能為游客提供旅游咨詢、應急藥品、免費飲水等志愿服務,還化身“暖心驛站”,讓環衛工人、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能隨時進來歇腳納涼,感受“家”的便利與溫情。小屋內配備了舒適座椅、充電設備、行李寄存等基礎服務設施,針對來延游客的志愿服務更是細致周到。
郎彥傑表示,“共享小屋”建設是公園街道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通過完善便民設施、優化服務供給,讓廣大游客、新就業群體及轄區市民群眾感受到了家的溫暖。這一舉措不僅為延吉的夏日增添了亮麗風景線,更彰顯了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溫度與情懷。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牛澤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