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企利企措施迭代升級至4.0版 延邊州政法機關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惠企利企新措施
為深入貫徹州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州委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政法機關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州委政法委緊緊圍繞州委“發展、鑄牢、民生、生態、安全”五件大事,開展“服務發展、護航鑄牢、法潤民生、守護生態、捍衛安全”五項行動,組織州直政法單位緊扣助力高質量發展主題,立足職責使命,聚焦企業需求,在近三年出臺的《惠企利企措施》1.0、2.0、3.0版的基礎上,迭代升級營商環境舉措,出臺了《延邊州政法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惠企利企措施(4.0版)》,為全州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治服務與保障。
延邊州審判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惠企利企“十條措施”:
1.升級商事訴訟服務效能。深化涉企服務窗口標準化建設,開通商事案件綠色通道,建立“智能導訴+容缺受理”雙軌機制,推行商事案件“115”服務標準(1次告知、1窗通辦、立案時限壓縮至0.5個工作日)。全面推進“互聯網+訴訟服務”,實現跨域立案、在線調解等全流程線上辦理,確保企業訴訟事務“云端辦理零次跑”。
2.暢通非訴訟糾紛解決渠道。積極引入工商聯、企聯、涉外調解組織等,建立民營經濟領域糾紛多元解決機制,暢通非訴訟糾紛解決渠道。加大對涉企糾紛委托調解力度,全程跟蹤調解進展,對調解不成功的案件及時導入訴訟程序,保障涉企案件非訴訟與訴訟解決方式的無縫銜接。依法適用訴訟費緩減政策。對于有經營困難的企業,經審查符合條件的,適用訴訟費緩減政策,及時辦理訴訟費用緩減手續,保障民營企業依法行使訴訟權利。
3.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在中國(琿春、延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設立服務窗口,向園區內企業提供法律咨詢、多元解紛、巡回審判、法治宣傳等優質高效的“一站式”法律服務,助力企業提前防范法律風險,推動糾紛源頭化解,實現跨境電商產業園內“糾紛不出園”,服務保障跨境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4.改進服務方式方法。加強與工商聯、企業聯合會、商會等聯動工作,通過組織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積極開展“開門納諫”活動,聽取民營企業對法院工作的意見建議,推動企業意見反饋辦理、涉企司法政策解讀等機制落實,提高經營主體獲得感。
5.加強破產案件審判工作。加強破產團隊專業化建設,健全完善破產府院聯動機制,妥善解決財產處置、職工權益等存在的難點,提升辦理破產案件質效,完善市場主體救治和退出機制。加強對破產管理人的管理,強化管理人履職能力。
6.加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聯合行政執法部門、公安、檢察院開展聯合保護機制。加大對民營中小微企業原始創新保護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提高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效率,實施知識產權案件繁簡分流辦理機制,盡力縮短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周期。健全知識產權信用監管體系,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加強商標、專利、知識產權處置登記、涉企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司法案件等信息的公示。預防和制止權力濫用,對惡意訴訟行為依法予以制裁。
7.依法發揮行政審判職能作用。依法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提升依法行政法治思維;落實行政機關“自我糾正”機制,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高效化解;助力依法規制惡意投訴舉報行為,維護良好消費環境;對行政執法中影響營商環境的執法問題,提出司法預警及治理建議。
8.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經營主體合法權益。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持續做實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對待、依法平等保護,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依法公正審理涉產權案件,持續完善產權司法保護機制,不斷健全有效防范、依法甄別糾正冤假錯案機制。
9.建立涉企案件高質量審判管理體系。秉持“公正與效率并重”理念,對涉企案件優先適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和小額訴訟程序,推動涉企案件“簡案快審、繁案精審”。構建“智能監測+動態預警+跟蹤督辦”的審判管理機制,依托審判流程管理系統,對審限剩余20日的案件進行自動預警提醒。完善類案檢索與裁判指引機制,通過專業法官會議、審判委員會討論等方式統一裁判尺度,定期發布涉企典型案例與裁判規則,增強司法裁判的透明度與可預期性。
10.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綜合考量企業經營狀況及發展情況,對廠房、機器設備等主要生產經營性財產盡可能采取活封、活扣,采取強制措施前督促預告,深化執行和解機制等柔性執行方式,貫徹善意執行文明執行理念,不斷優化執行工作模式,有效釋放被查封財產使用價值和融資功能。
延邊州檢察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惠企利企“十條措施”:
1.進一步提升檢察服務能級。在縣(市)核心經濟合作區、產業園設置檢察服務站,主動向企業公開檢察服務熱線并形成企業問詢臺賬,企業主動通過服務熱線向檢察機關問詢的,檢察機關需在接受問詢之日起5日內進行正式回復,并將回復內容記錄在冊;對于有需要的企業,可適時組織開展法治培訓、法治座談以及涉企案件觀摩庭活動,幫助企業提升合法經營意識,防范化解潛在法律風險。
2.進一步擴大檢察服務覆蓋面。為各類市場經濟主體平等提供檢察服務,更加關注各縣(市)“名優特新”企業及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現狀、現實法律需求,聯合各縣(市)工商聯每季度入企開展“法律需求摸底調研”,結合調研成果提升檢察服務針對性,依法平等護航各類企業健康發展。
3.壓縮涉企刑事案件審查起訴期限。對被害方為民營企業的涉企刑事案件實行快審快辦,對于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自立案之日起25日內完成審查起訴工作,加大追贓挽損力度,最大程度降低違法犯罪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4.多措并舉化解涉企糾紛。在12309檢察服務中心開設涉企案件“綠色通道”,專人負責來電、來信、來訪,對于符合監督受理條件的案件,由專門辦案組負責集中辦理。對于嚴重侵害企業、企業家合法權益的案件,啟動領導包案程序。
5.開展涉企執法司法突出問題專項監督。深度開展“涉企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專項監督”行動,開設網絡監督專區,線上、線下同步收集案件線索,全面糾治違規異地執法和趨利性執法司法問題。常態化開展涉企刑事“掛案”排查,對既不依法推進訴訟程序,又不及時依法撤銷案件的“掛案”,依法提出糾正意見。
6.依法嚴格適用涉企強制措施。對涉嫌輕微刑事犯罪但仍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進行財產性強制措施適用必要性審查,最大限度減少財產性強制措施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對于符合跨縣(市)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社區矯正企業經營者,依法簡化相關審批手續。
7.堅決查處涉企職務犯罪。嚴肅查處損害企業利益和經濟發展環境的職務犯罪,積極參與金融、國企、能源、工程建設和招投標等領域系統整治,協同整治“蠅貪蟻腐”,為企業發展創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對于系統性、行業性問題,將以制發風險提示函、檢察建議等方式,持續強化涉企職務犯罪的源頭治理。
8.加強涉企案件民事監督。常態化開展“民事虛假訴訟專項監督行動”,進一步加強對涉企虛假訴訟線索摸排,完善虛假訴訟防范、發現和懲戒機制,嚴厲打擊虛假訴訟犯罪,加大對虛假出資、抽逃資金、財務造假、轉移財產等逃廢債行為的懲治力度;開展涉企執行案件監督,加強對違規終本執行、應恢復執行而未恢復執行等執行案件的監督。
9.持續做優涉企案件行政監督。推動行政執法與司法標準統一,及時監督糾正“小過重罰”“重過小罰”“以罰代管”等行政執法問題。加強涉企行政訴訟和非訴執行監督,對于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或不行使職權的,依法依規制發檢察建議,推動行政機關自我糾錯,實質性化解涉企行政爭議,減輕企業訴累。
10.依法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責。依法加強對食品藥品行業虛假宣傳,以串通漲價、搭售、附加不合理搭售條件等問題的監督力度,著力推動形成多元共治局面,促進市場公平競爭。
延邊州公安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惠企利企“十條措施”:
1.優化涉企服務舉措。健全完善“一體三翼”公安政務服務新體系,持續深入推進涉企公安政務服務集中化、便利化、智能化,確保企業群眾“高效辦成一件事”。
2.縮短受理審批時限。縮短企業員工辦理“往來港澳簽注”時限,辦理時限由2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縮短企業辦理“銀行金融機構新建(改建)營業場所、金庫安防設施建設方案審查、驗收審批”時限,辦理時限由15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
3.開設便民考試專場。緊密結合延邊公安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根據延邊交管工作實際,進一步優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計劃一年兩次為物流企業摩托車考試、殘疾人科目二、科目三考試和法定節假日中的特殊群體考試等開設相對應的“便民考試專場”。
4.設立便企綠色通道。為解決企業批量換證業務需求,結合延邊交管部門工作實際,經企業申請,提供前期上門拍攝機動車標準照片服務,后由企業專人在規定時間內攜帶相關證明到企業車籍地車管所“企業綠色通道”辦理集體換證業務,辦證時限縮短為1個工作日,切實為企業降低運營成本;針對因緊急商務事由急需出境的企業員工開通出入境證件辦理“綠色通道”,提供優先受理、優先審核、優先辦結等服務,辦理時限由4個工作日縮短至2個工作日。
5.維護企業治安秩序。至少每半年組織一次企業內部安保人員開展“最小應急單元”演練、防爆器械使用、突發事件處置等專業技能培訓,并積極推動保安員持證上崗制度落實;強化企業周邊行業場所管理,整治治安亂象,常態化開展企業周邊行業場所涉企安全隱患及治安秩序專項清查。
6.拓寬城鎮落戶渠道。深入推進延邊州惠企利民落戶政策,實現城鎮落戶“零門檻”,為有意愿在延落戶的企業群眾提供便利,實現“人來就能落、想落就能落”。
7.提升執法監督管理質量。聚焦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等重點任務安排,切實加強對有關警種和基層所隊落實涉企執法相關法律政策規定,充分發揮執法巡查、案件審核評議、個案監督等職能優勢,協同督察部門加強涉企案件執法問題的梳理、核查與整改;強化涉企犯罪案件源頭管控,依托“碼上監督”等機制,加強對涉企犯罪案件受立案環節的審核監督,及時查究違法違規立案。
8.依法保護企業知識產權。以“昆侖2025”專項行動為載體,嚴格執行《延邊州打擊生態環境食品藥品知識產權領域犯罪協作工作規范》,強化影響企業健康發展的線索搜集,嚴厲打擊假冒商品、侵犯知識產權、侵犯企業商業秘密等違法犯罪,特別是重點打擊涉“吉字號”和延邊民族特色品牌的侵權假冒犯罪,堅決維護企業的聲譽和品牌形象。
9.嚴厲打擊涉企犯罪。依法查處涉企結伙滋事、威脅恐嚇等“軟暴力”案事件;重點整治職業舉報人惡意舉報、與黑惡勢力相勾結等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秩序的行為;依法查處貸款詐騙、信用卡詐騙、保險詐騙等破壞市場金融秩序犯罪;嚴厲打擊職務侵占、挪用資金、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等民營企業內部犯罪。
10.及時落辦企業報警訴求。持續發揮12389舉報投訴平臺作用,快速受理涉企投訴問題線索,著力解決企業反映涉企執法問題,切實規范涉企執法行為,更好保護企業合法權益;依托110社會聯動機制,針對涉企重大警情,提級處置、跟蹤盯辦,最大限度維護企業自身合法權益,減少企業損失。
延邊州司法行政機關優化營商環境惠企利企“十條措施”:
1.全面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省、州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規定,加大對涉及營商環境建設內容文件的審查力度,加強對各部門、各縣(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提升行政規范性文件質量,切實維護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制度基礎。
2.組建“‘延’途有法”法律服務團隊。聚焦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跨境電商、線上服務等業務,從全州律所選拔一批擅長合同、勞動、知識產權等領域的律師,組成核心團隊,開展普法宣傳、公益法律援助等活動。在延邊司法行政微信公眾號增設“‘延’途有法”專欄,發布典型案例和法律解讀,方便企業隨時學習。
3.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專項普法工作。完善與企業溝通聯系機制,針對企業經營主體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多種形式普法。圍繞“民法典宣傳月”“知識產權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等主題,開展“送法進企業”“法治體檢”法治講壇等普法宣傳活動,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內容宣傳力度。結合《吉林省司法廳調解惠企主題企業法治10項舉措》《延邊州司法局關于加強涉企糾紛調解10項舉措》,積極為企業提供法律宣傳、法律咨詢服務,全方位增強企業法治意識,幫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
4.提供全時空涉企公共法律服務。依托“12348”、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熱線電話、“延邊州法律服務綜合體”小程序,為企業提供“線上”法律咨詢服務。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站設立法律援助、法律咨詢、人民調解等職能窗口,為企業商戶免費提供綜合性、“一站式”法律服務。
5.全力推進涉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堅持服務導向,聚焦企業需求,推進人民調解工作向社會經濟領域拓展延伸。深化“三所聯動”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最大限度把風險隱患發現在基層,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利用民族語言優勢,在糾紛調解過程中提供精準的語言服務,消除因語言障礙導致的溝通壁壘。健全對接平臺,推動完善以人民調解為基礎,各類調解銜接聯動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形成調解合力。
6.持續提升公證服務企業效能。為企業量身打造公證辦理的綠色通道與急證通道,大幅精簡證明材料,全力推動服務企業減證提速。精心編制并完善涉企公證服務清單,新增營業執照公證“跨省通辦”事項。針對符合特定條件且確有困難的企業,滿足條件的可申請減免公證費用。
7.開展深化涉企法律服務。建立完善州仲裁委員會、公證處和司法鑒定機構民營企業咨詢服務窗口,暢通企業法律服務“綠色通道”,優先接待、優先受理涉企法律服務事項。優化升級“延邊州法律服務綜合體”小程序,增設線上一鍵法律咨詢和AI普法專欄,展播AI生成的“大普法”圖文視頻和AI律師的專題普法視頻,開通延邊州律師協會“抖音”“小紅書”賬號,形成專業普法矩陣。
8.開設惠企政策仲裁咨詢服務。對涉企案件優先受理,快速辦理,推行郵寄立案等便利化措施。綜合運用“裁決+調解”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對事實清楚、權利義務明確、爭議不大的仲裁案件,鼓勵和解,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的,案件受理費收取50%。
9.實質化解行政爭議。暢通復議申請渠道,全面推廣“在線復議”服務平臺,構建覆蓋全州的行政復議便民服務網絡體系。設立行政復議聯系點,開通涉企復議直通車,建立復議與訴訟銜接制度,完善復議調解工作機制,擴大復議調解結案比重,切實發揮行政復議公正高效、便民為民的制度優勢和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作用。
10.全面推動落實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著力整治企業反映強烈的行政執法突出問題,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高質量發展。堅持“政府牽頭負總責、司法行政統籌協調、州縣主抓主戰、業務主管部門協同”的原則,務實穩妥推進專項行動深入開展。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