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圖縣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何以“解憂”,校家社“聯盟”
每個學期上學日的清晨,安圖縣第三中學的校園廣播“心理健康指南”欄目,將情緒管理、人際相處之道娓娓道來;安圖縣東風學校的金達萊廣播站與升旗儀式巧妙聯動,讓心理健康知識悄然植根學生心田;安圖縣第二實驗小學校的“Hold 住你的情緒”主題班會,與隨處可見的LED標語形成呼應,讓學生在互動與潛移默化中,學會情緒的自我疏導與管理……諸如此類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活動、新載體,頻頻出現在安圖縣各中小學校,也讓學生“心中有愛,眼里有光”。
近年來,安圖縣創新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深化五育融合實踐,整合校家社資源,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育全過程,讓健康的心靈土壤滋養出堅韌茁壯的幼苗。
體育成為“情緒調節器”,東風學校的親子運動會、安圖三中的“情緒運動會”,讓汗水成為解壓良方;美育化作“心靈療愈師”,安圖縣第二中學、第三小學校的曼陀羅繪畫、心理主題手抄報等活動,讓藝術成為情感表達、釋放壓力的橋梁,實現審美培養與心理成長雙向賦能;勞動成為“品格鍛造場”,在安圖縣松江鎮三道中心小學校、萬寶鎮中心小學校的田間勞動實踐中,學生們在汗水中收獲快樂與堅韌;永慶中心學校將心理健康融入社團勞動,讓責任與擔當在勞作中生根。
……
“五育”潤心,安圖縣將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共同培育出滋養學生心理健康的“營養土壤”。而支撐這一創新體系的,是強大而專業的協同網絡。
今年6月,安圖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暨校家社協同育人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實現資源整合與專業引領。從青少年心理問題類型的深度剖析,到引導家長給予孩子健康的愛和積極引導,覆蓋教育管理者、教師與廣大家長的系列講座成為關鍵導航;研究中心成員為40余名學生和家長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精準破解一個個棘手的心理困境;19所學校開展的家庭教育、親子關系等主題講座,凝聚起解決“教子難題”的共識,推動校家社共同構筑起堅實的育人屏障。
關注“心事”,為青少年“解憂”,如何讓這份特別的愛精準抵達每名學生?
安圖縣針對不同群體特點,實施 “靶向式” 心理關愛,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覆蓋 “一個都不能少”——
畢業班學生有“從容應考”講座、“心理自助手冊”和學弟學妹的暖心賀卡護航;特殊兒童、留守兒童在“圓夢微心愿”和“暖心陪伴計劃”中感受溫暖;重點關注學生通過團體輔導、個別咨詢、沙盤體驗等活動獲得多維度支持,每個學生的“專屬守護”都在溫情中落地。
為讓優質資源惠及全域,安圖縣依托集團化辦學“優質校+薄弱校”結對幫扶機制,開展縣域內集團校交流互動,共享心理課程資源、載體活動和科學方法,推動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均衡發展;聯合婦聯等相關部門,凝聚起校家社共育合力。
此外,以“5?25 心理健康日”為契機的大型主題體驗活動,成為深化認知、賦能成長的催化劑:安圖一中的“解憂藥博覽會”與“治愈系漫畫大賽”,吸引學生廣泛參與,探索傾聽內心、調節心理的獨特路徑;安圖三中將功能室改造為“青春期心理博物館”,設置“壓力解壓實驗室”“同伴關系劇場”等互動展區,將抽象的心理問題轉化為可感受、可調節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認識自我……全縣19所中小學累計開展活動80余場,直接參與師生及家長超2萬人次,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經驗和強大的心理磁場。
從一節廣播、一場運動會到一次田間勞動,安圖縣通過專業引領、課程賦能、文化滋養、活動浸潤,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點滴日常,讓每一顆心靈被真正“看見”、得到呵護,讓教育的陽光照亮每名學子前行的方向。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