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五大安全”使命 筑牢北方生態屏障——我州積極構建林草工作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守護森林資源,是筑牢生態安全邊界的關鍵之舉。延邊林草系統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林長制為統領,以改革創新為突破口,以“四庫”建設為核心任務,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使命擔當,全力推動延邊林草事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延邊林區作為我國六大林區之一,生態地位舉足輕重。這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0.99%,活立木總蓄積量達4.76億立方米,公頃碳密度為63.32噸碳,有林地面積占全州國土面積的76.7%,占吉林省的40%。如何筑牢我國東北地區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好這片重點碳匯區域,成為擺在延邊州林草系統面前的重大歷史課題。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維護生態安全,能夠為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土安全、資源安全奠定堅實基礎。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要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這為延邊州林草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延邊州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牢固樹立“兩山”理念,強化生態保護紅線意識,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大力實施青山草原濕地保衛行動,嚴格規范建設項目使用林地的審核審批,嚴守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嚴厲打擊亂砍濫伐、非法占用林地等違法行為,完善林草防火應急體系、有害生物防控體系、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建設,加強跨行政區域林草資源聯防聯控,全面提升全州林草資源保護修復水平與治理能力。
延邊州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協同推進,實施天然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大天然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力度,持續優化天然林的森林結構與功能。完成總投資3.03億元的延龍圖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全面推進城鄉綠化美化工作。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步伐,全州城區綠化覆蓋率、城區林蔭道率、城區公園綠地服務覆蓋率大幅提升,城鄉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城市形象與品位顯著提高,群眾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延邊州聚焦“蓄水于山”“藏糧于林”“搖錢于樹”“固碳于木”目標,著力建設穩定型森林“水庫”,打造一批結構合理、生態穩定、抗災能力強的多功能森林,2024年完成造林17.53萬畝;建設健康型森林“糧庫”,踐行“大食物觀”,以爭取國家森林經營試點為目標,開展紅松果林撫育,大力發展林下參、松茸、林蛙、柞蠶等特色林產業,開展林藥、林菜、林草、林菌、林果等生態種植,發展林下及林特產品110多種,打造林產品品牌52個;建設富民型森林“錢庫”,制定《延邊州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構建“一軸、一帶、多點”產業空間布局,統籌推進經濟林建設與林下種植養殖、林下產品采集、經營加工、森林游憩、森林康養、自然教育協調發展,推動林下經濟向規模化、規范化和市場化方向穩步邁進,2024年實現產值382.87億元,同比增長23.62%,其中林業旅游與休閑服務實現產值58.6億元;建設開發型森林“碳庫”,建立健全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的經營模式和碳匯計量監測體系,編制延邊州林草碳匯發展(2024—2030年)規劃,開展碳儲碳匯外業調查,探明全州地方林業喬木層總碳儲量7330.48萬噸。探索“以碳代賠”生態修復模式,率先開展碳金融指數政策性保險,完成吉林首單林業碳金融指數保險預賠工作。
針對林長制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延邊州林草系統放活林地經營權,支持通過市場化方式收儲分散林權,優化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各縣(市)在深化國有林場改革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經營模式,經營收益顯著提升。堅持把林長制作為推動林草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連續兩年在全省林長制考核中成績優異。持續優化“林長+檢察長+警長”三長聯動工作機制,提升聯合執法能力,積極推進涉林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合執法等工作。在全省率先推進林長制智慧管理平臺試點工作,全州林草“智治”水平顯著提升。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 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