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洞鎮以黨建為綱激活基層治理與振興動能
今年以來,和龍市福洞鎮立足實際,堅持將黨建引領作為貫穿基層治理的主線,以鄉村振興為統攬,聚焦民生關切,著力強組織、興產業、優治理、惠民生,有效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與治理效能。
以強基固本鍛造治理核心引擎。始終以建強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為根本,聚力提升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打造集服務、議事、活動等于一體的綜合陣地。創新推行“黨建+網格”聯戶治理模式,將全鎮4個村、3個社區科學劃分為治理網格,將52名黨員、19名網格長、58名網格員劃分到網格中。組織黨員干部、網格長常態化走訪聯系群眾,精準對接需求,辦好民生實事,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
以產業賦能激活振興內生動力。充分發揮產業在鄉村治理中的支撐作用,緊扣“選準特色產業、培育經營主體、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思路,深挖本地資源稟賦,做強特、優文章,延伸產業鏈條。采取“長短結合、立體種養”發展策略,積極探索創新產業發展模式,重點打造以延黃牛、黑木耳、森林豬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集群,推動鎮域農業產業提檔升級、融合發展,夯實治理物質基礎。
以融合共治構建多元協同格局。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民主協商,健全完善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小組議事規則,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拓寬群眾有序參與渠道。創新建立“一站式矛調中心+專業力量+鄉賢能人”的多元化解機制,依托網格化管理,推行“日排查、周研判、月總結”工作法,努力在源頭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充分發揮各村(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室等作用,努力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以服務暖心提升善治為民溫度。深化“黨支部+網格員+志愿者”治理服務模式,實現網格化管理與志愿服務全面融合。組織力量常態化下沉網格、精準摸排隱患、傾聽民聲訴求、解決急難愁盼,提升服務響應速度與質量。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整合黨員干部、退役軍人、返鄉青年等力量,組建志愿服務隊伍6支,圍繞困難幫扶、環境美化、鄉風文明等主題開展常態化服務活動,有效激活基層治理“末梢細胞”,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柳潤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