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治理譜新篇 興邊富民繪新景——延邊州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紀實

邊民富則邊境固,邊疆穩則國家安。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系邊疆、情系邊疆,對邊疆建設與發展作出重要指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治國理政戰略全局,提出“治國必治邊”“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等一系列重要論斷、重大舉措,為深入推動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州委、州政府勇擔時代使命,扛起守土固邊的重任,立足“興邊富民”的現實需求,順應邊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與穩邊固邊建設。從2021年全面啟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到2024年提出全面建成美麗鄉村目標,全州邊境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面貌煥然一新,產業蓬勃發展,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唱響了“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的時代贊歌。
黨建引領固邊關 堡壘強基著新篇
沿著延邊州千里邊境線前行,黨旗在界碑旁、村屯中高高飄揚。近年來,州委、州政府以黨建為引領,將加強邊境村建設作為工作重點,舉全州之力穩邊固邊,描繪出產業興旺、邊民富裕、邊防穩固的美好藍圖。
走進琿春市馬川子鄉南山村,白墻藍頂的民居錯落有致,整潔的村道四通八達,色彩鮮艷的文化墻格外醒目,美麗富庶的鄉風撲面而來。南山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卜林杰介紹說,過去這里是有名的窮山村,如今的變化得益于黨建引領下的特色養殖項目。村里采用林地、山坡、草地放養的方式發展土雞養殖,解決了30余人的就業問題,每年可帶來10萬余元的收益。老黨員李春勝感慨地說:“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邊疆小村的主心骨,有了堅強的黨組織,好日子更有盼頭!”
南山村的變化,是延邊州筑牢基層戰斗堡壘的一個縮影。州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延邊州委關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加快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的決定》,出臺《邊境村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構建起“州級統籌、部門聯動、縣負總責、鄉村落實”的工作體系,為邊境村發展注入“源頭活水”。目前,全州5個邊境縣(市)的98個邊境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均達到三星級及以上標準,鄉村發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組織強則鄉村興。在黨建引領下,延邊邊境村產業發展活力迸發,龍井市以“黨建為筆”,精心繪制組織合力圖,建立邊境村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在邊境鄉鎮成立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創新構建“中心村+弱村+企業”的黨建融合格局,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圖們市推行典型示范引領戰略,打造6家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省級示范社,吸納115戶179名群眾,輻射帶動255戶334名非入社群眾增收致富,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新路子……邊境村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在穩邊固防的前沿陣地,基層黨組織更是成為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軍地基層黨組織常態化開展“共升一面旗、共唱一首歌、共守一條線”活動,讓愛國守邊情懷深深扎根于邊民心中。邊境村富裕起來后,外出青年紛紛返鄉創業,自發參與守邊固邊工作,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的群防體系日益完善。
從“落后村”到“活力村”,從“守邊固防”到“興邊富民”,延邊州以基層黨建為引領,將組織優勢、產業優勢、政策優勢轉化為邊境村發展的強大動力。一面面黨旗在邊境一線高高飄揚,一座座基層戰斗堡壘巍然屹立,凝聚起興邊富民穩邊固邊的磅礴力量。
產業賦能繪新卷 邊境鄉村煥新顏
“鳳歸云,彩霞艷麗漫山腰。塞北鄉村,稻海浪聲高。”詩詞中的美好景象正在延邊大地成為現實。
近年來,延邊邊境村以產業發展為畫筆,依托特色資源,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描繪出絢麗的蝶變軌跡,呈現出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生動圖景。
走進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青山綠水環繞,民居錯落有致,民俗文化館、民俗風情商業街、游客中心、仿古式民俗酒店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經營民宿農家樂、參加農產品市集,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增收。”村民李斗炫興奮地介紹,他在韓國務工9年,看到家鄉的巨大變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目前,他有兩棟房子,一棟出租,一棟自己經營民宿,實現了“雙豐收”。如今,防川村有21戶村民經營民宿,每戶每年至少增收3萬元。那些在外打工或因年紀大無法自主經營民宿的村民,將房屋租給旅投公司,每年也能獲得1.5萬元租金。如今的防川村,產業多元發展,2024年,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0萬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萬元。
防川村的致富之路,是延邊州邊境村產業發展大幕的一幀精美光影。近年來,州委、州政府立足邊疆民族地區特色,深入挖掘邊境地區的生態、農業、文化資源,累計投入19.06億元資金,推動文旅、農旅融合發展,激活特色產業的“一池春水”。
產業興則邊疆興。2021年至目前,全州共實施農業特色產業項目206個。東阿拉村生豬養殖基地、蘆果村雪鵝養殖基地、白金村林下參種植基地等9個特色種植養殖基地拔地而起;水口大米、光昭大米、北興靈芝、龍淵辣椒面等18種農特產品聲名遠揚。龍井蘋果梨、安圖鮮食玉米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同時,成功打造1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省級產業園和4個國家級產業強鎮。通過“合作社+”“電商+”“旅游+”等創新模式,人參、食用菌、延邊大米、朝鮮族民俗旅游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
在和龍市,崇善鎮依托軍艦山獨特的自然景觀,打造紅旗河漂流項目,修建紅旗河景觀棧道,建設上天村3000平方米的花海景觀和特色民宿,不僅美化了村莊環境,還為村民開辟了新的收入來源,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琿春市板石鎮柳亭村蘋果出口基地項目,帶動周邊果農年均增收近萬元;安圖縣北山村“軍民同心生態園”采用全自動一體化種植模式,村集體年收入實現翻番……如今,延邊州五個涉邊縣(市)產業興村項目遍地開花,逐步形成“一產筑基、二三產賦能”的產業格局。
當產業的種子在邊境村的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收獲的不僅是經濟的增長,更是鄉村風貌的蝶變和村民生活的富足。
邊境村“內外兼修” 顏值內涵雙提升
夏至時節,走進安圖縣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村委會會議室里,一場老、中、青黨員和群眾共同參與的議事活動正在進行,大家圍繞村里邊溝改擴建工程展開熱烈討論。
“現在的基礎設施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村民杜志軍感慨道。村婦女主任張學云自豪地說:“從以前不起眼的小村莊,到現在整齊的房屋、整潔的環境,作為奶頭山村村民,我感到無比驕傲。”
奶頭山村的變化,是延邊州邊境村環境改善提升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延邊州堅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高標準制定邊境村建設規劃,從人居環境整治到公共服務提升,從生態治理到守邊固邊,真抓實干,讓邊境鄉村既有美麗的“外在顏值”,更具幸福的“內在品質”。
持續發力,補齊邊境村基礎設施短板。到目前,全州大部分邊境村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優化了12所農村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和13家民辦養老機構服務功能;邊境村鄉村公路硬化率、通達率均達100%,互聯網、移動通訊“村村通”,4G網絡全覆蓋。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差距逐步縮小。
“我們雖是邊境村,但一點也不‘邊遠’。”在圖們市石峴鎮水南村衛生室,連接大醫院的網絡診療設備隨時為村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據水南村黨支部書記金虎國介紹,水南村衛生室與吉大二院、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延邊醫院)、延邊中醫院等省州醫院合作,開展遠程健康診療和市鎮兩級健康巡診,讓村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隨著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和邊民補貼、護邊員補貼等惠民保障政策的落實,“千里邊關黨旗紅”、國旗升旗點等特色實踐活動的蓬勃開展,邊境村呈現出交通暢、環境美、民心穩的良好景象,形成了村民居邊愛邊、守土固邊、守望相助的濃厚氛圍,成為新時代守邊固邊興邊富民的生動范例。
如今延邊的邊境村,既有白墻黛瓦、碧水環繞的美麗景致,更有產業興旺、治理有效的內在活力。隨著興邊富民工程的深入實施,延邊的千里邊關和美鄉村建設必將在新時代譜寫更加華美的樂章。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牛澤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