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河見證:古城村“富口袋”“暖心窩”

在和龍市崇善鎮的山嶺間,有一條紅旗河靜靜流淌,它是歷史的見證者。上世紀六十年代,那首傳唱大江南北的《紅太陽照邊疆》中“攔河筑壩,引水上山崗”的豪邁場景,描繪的正是這里。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邊,寄予殷切期盼。十年來,距離紅旗河不遠的崇善鎮古城村,搶抓發展機遇,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古城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萬寶望著眼前煥然一新的景象,感慨地說:“紅太陽照耀的地方,天天都有新模樣!”
“要說變化,得從游客說起。”王萬寶的回憶,將時光拉回到他返鄉創業的起點。2010年前后,軍人出身的王萬寶敏銳地察覺到,家鄉悄然間有了變化:“操著不同口音的游客多了起來。”看到商機的他,率先開辦了農家樂,“讓遠方的客人嘗嘗延邊風味,看看邊疆風情!”憑借著獨特的風味與風情,一年下來,農家樂收入就超過了15萬元。這不僅讓王萬寶嘗到了甜頭,也燃起了全村人的希望。如今,村里已有11家農家樂,為前來游玩的游客提供特色餐飲服務,成為古城村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路。2016年,王萬寶肩負起古城村黨支部書記的重任。在延邊州積極推進興邊富民行動進程中,他著手謀劃了產業升級的“大文章”。光伏電板整齊鋪展,成為村民增收的“陽光存折”;牛、驢、蜂等養殖項目蓬勃發展,形成了農業特色產業集群;軍艦花賓館和紅旗河漂流項目更是吸引了眾多游客,讓這座偏遠山村熱鬧非凡。掰著指頭一算,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9年的38.67萬元躍升至2024年的77.36萬元,每一筆增長,都彰顯著興邊富民政策的強大力量,銘刻著政策落實的堅實足跡。
富了口袋,更要暖了心窩。正午時分,古城村“吉善?同心圓一家親食堂”內飯菜飄香,40多名老人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共享美味午餐。“一碗熱飯看似小事,卻焐熱了老人的心,也把各族鄉親的心緊緊融在一起!”王萬寶說,得益于“萬企興萬村”吉林行動助力邊境村振興發展,“吉善?同心圓一家親食堂”于2023年投入使用,為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費午餐。“讓鄉親們晚年無憂,是黨和政府最實實在在的關懷!”王萬寶的話語,道出了村民們的心聲。
民生改善遠不止于此。近年來,在幫扶單位的幫助下,古城村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各條主路、輔路都修成了寬敞平坦的瀝青路。同時,村里以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為突破口,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治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成為了和龍市邊境村的典范。
近十年的奮斗,讓昔日默默無聞的邊境村舊貌換新顏。王萬寶說,這變遷的密碼,就寫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囑托里,印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政策落實中,更融在古城村人一步一個腳印的實干里。“別看現在的變化很大,未來的變化會更大!”他望向村口正在施工的工地,那里正在建設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崇善服務區。借助這一發展機遇,古城村正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邁進,幸福新歌必將越唱越嘹亮。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棟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