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琿春市東南部,距離中俄邊境線僅5公里的地方,有個東阿拉村,居住著漢族、滿族、朝鮮族等多個民族的村民。這里是邊境村,也曾是貧困村。可如今,它卻如一顆璀璨的邊陲明珠,散發著迷人的光彩。
近日,記者走進距離琿春市區15公里的東阿拉村。剛到村口,就被眼前熱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住了。村路兩旁,幾十臺鉤機、鏟車、運輸車、商混罐車來來往往,工人們正忙著進行環境整治施工。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宏正在現場指揮,忙得不亦樂乎。
吳宏今年62歲,以前是鄉民政辦主任。2020年被鄉里派到東阿拉村幫忙。那時候的東阿拉村,村兩委班子配備不齊,村集體經濟也薄弱。2021年4月16日,他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從此一門心思撲在村子的發展上。即使退休了,也一直把精力和熱情傾注在這里。
2020年剛到村里,吳宏就帶著大家整治環境,給村路兩旁修了邊溝,家家戶戶都焊上了鐵柵欄。當年4月,吳宏領著村民在山上種了30公頃紅松果林,這就相當于建起了一個“綠色銀行”。隨著政策越來越好,包保部門也幫了不少忙,村子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村里修了4000米黑灰色的磚圍墻,墻上還有漂亮的滿族剪紙圖案,大門也都統一換成了鐵門。所有的屋面都噴了漆,特別整齊好看。邊溝和蓋板重新修了3500米,道路從6米拓寬到8米,輔路和住戶道路也鋪上了瀝青。村委會對面,正在建一個8000平方米的健身廣場。供水、污水管網也都修好了,24小時供水,家家戶戶都有了衛生間,再也不用去室外上廁所,村民們的生活方便多了。
村里產業項目也是一個接一個。琿春市鑫豐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和琿春宏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這兩家企業的規模越來越大,正在進行項目提升改造。鑫豐牧業現存欄育肥牛500多頭,項目提升后,年出欄量可達3000頭;宏牧生豬養殖現存欄生豬4600多頭,項目提升后,年存欄量可達8000頭。國家電網幫著16戶村民在院子里裝了光伏板,每戶每年能多收入6000元。還有智慧蔬菜種植觀光、優質黑豬養殖、三文魚養殖、滿族民俗特色餐飲、特色民宿、戍邊文化展示館等項目,都在加緊推進,村民們的增收渠道越來越多。
村兩委成員配齊了,駐村工作隊有3人,都在齊心協力干事業。2024年9月,9名來自6省9地的西部計劃志愿者來到村里,打造了“榮疆青年之家”。志愿者們不僅幫著村委會干活,還搞電商直播帶貨,幫村民賣農副土特產品。他們還辦起了“榮疆小課堂”,給村里的學生輔導功課。同時,村里還招了28名公益性崗位人員,負責環境衛生、護林這些工作。有了這么多人的努力,村子發展得更快了。
吳宏笑著對記者說:“我現在就像個大家長,管著村里的大小事兒。這幾年,村子的變化吸引了20多人來落戶買房、興辦產業。”2024年,村集體收入53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萬元,脫貧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元,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
談到未來,吳宏信心滿滿。東阿拉村將重點傳承和推廣滿族文化,再把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的生態文化資源利用起來,建一個野生動植物生態園區,還要改造基礎設施、提升院落環境、引進產業項目,把東阿拉村打造成村美、民富、業興的邊境示范村,讓村民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相恒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