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架起“銀齡”幸福橋

“孩子們,你們都不知道,現在咱們社區的飯菜有多香!”又到了午飯時間,圖們市向上街道的“愛心小廚”長者食堂里熱鬧非凡。家住附近80歲的王志云老人,和幾位老友結束了上午活力滿滿的健身操活動,邁著輕快的步伐走進食堂,準備享受美味的午餐。
“瞧這豆腐,燉得顫顫巍巍的,青菜也油亮亮的,全是我們老年人愛吃的!”熱氣騰騰的三菜一湯端上桌,王志云老人眼里閃著光,心里美滋滋的,迫不及待地跟不在身邊的子女“顯擺”一番,好讓他們放心。
“家門口就有專門為咱老年人開的食堂,飯菜葷素搭配得好,價格也實惠,要是不想出門,還能給送到家,這樣的養老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王志云老人和其他老人們一邊吃著飯,一邊嘮著家常。雖然每天聊的話題都很平常,但言語里滿滿的都是幸福。
十多年前,王志云老人的老伴兒去世了,孩子們又都在外地工作。從那以后,社區就成了她最堅實的依靠,是托起她晚年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巴醢⒁蹋罱靸簾?,可得注意,別中暑??!”“過幾天社區有愛心義診活動,您有空就來參加呀!”“您上次說的小區環境衛生問題,已經解決啦!”每次社區工作人員碰到王志云老人,都跟見到自家長輩似的,熱情地上前關心問候,老人心里可暖了,感覺自己哪怕再小的需求,都能被看見,幸福時刻被捧在手心里呵護著。
“現在啊,不管是日常吃飯還是家電壞了找人修,或是看病需要人陪著,打個電話就有人上門幫忙,這哪是普通服務啊,簡直就跟多了一群孝順兒女似的!”王志云老人感慨地說。為了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向上街道針對占轄區30%以上的老年人群體,挨家挨戶登記家庭情況,仔細摸排大家的日常生活需求,深入挖掘各類服務資源,還整合各方力量,探索出了一套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模式,給轄區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急”的“五助惠老”服務,把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都考慮周全了。
“社區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我也得讓這個家更溫馨?!蓖踔驹评先藢ΜF在的生活既滿足又感恩,總想著能為社區出份力。聽說有獨居老人生病了,她就和小區業主委員會的成員一起去探望,在生活上幫襯一把。她還積極參加各種藝術團體,跟著去鄉鎮慰問演出,結束后還認真撰寫活動稿件,給報刊投稿呢。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為延邊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這十年來,延邊各族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更是實實在在的。“‘七一’那天,我們圖們江紅歌藝術團在圖們江廣場給市民和游客表演了《勞動托起中國夢》和《四渡赤水出奇兵》,唱到‘戰士雙腳走天下’的時候,我差點掉眼淚?!蓖踔驹评先苏f,作為一名有著39年黨齡的老黨員,王志云老人就想用歌聲,好好贊美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唱出新時代的美好生活。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