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延新小學一年級學生畢光依在馬路邊撿到平板電腦,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德育浸潤:“這是我應該做的”
當一臺平板電腦靜靜躺在路邊,一位七歲男孩撿到了會怎么做?延吉市延新小學一年級學生畢光依給出了答案:原地守候,主動上交,詳細說明,物歸原主。
7月4日下午,延新小學一年四班的畢光依在放學途經延吉市河南市場附近時,發現路面上亮著屏幕的平板電腦。沒有絲毫猶豫,他選擇在原地等候失主。在久候無人認領后,畢光依小心翼翼地收好平板電腦,快步走向附近的警務亭,向執勤民警清晰說明了事情經過。民警迅速核查聯系,很快便找到了正焦急尋找的失主。當失主從民警手中接過完好無損的平板電腦時,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7月8日,延吉市河南派出所負責人與民警專程來到延新小學,為畢光依頒發“拾金不昧好少年”榮譽證書,對他的行為給予高度肯定。面對榮譽,畢光依十分靦腆卻堅定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談及拾金不昧的初衷,他稚嫩的聲音里透著不容置疑的認真:“從小我就會唱‘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的兒歌。老師也在德育課上教導我們要拾金不昧,還有爸爸媽媽的做法,都告訴我該怎么做。”原來,此前他曾和媽媽一起撿到手機,母親當即帶他交給警察,這一幕深深印在孩子心里。“這次撿到了平板電腦,我就知道要像媽媽教的那樣做。”
畢光依的事跡很快在延新小學校園里引發熱烈反響。多名學生主動將撿到的文具、校牌等物品上交老師,拾金不昧的種子在校園里悄然生根發芽。“他的行為像一顆石子,在孩子們心中激起層層漣漪。”畢光依的班主任金惠京表示,他的行為絕非偶然,是學校日常德育浸潤、家庭言傳身教共同作用的結果,生動展現了新時代少年誠信友善的精神風貌。
記者手記:
畢光依俯身拾起的,不僅是一臺平板電腦,更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誠信美德。他走向警務亭的短短路程,丈量出的是一個孩童心中清晰的道德坐標。這樁看似平凡的 “小事”,最動人之處在于其將“兒歌的熏陶、課堂的教誨、父母的示范”,內化為無需思索的本能反應——“這是我應該做的。”
這束來自孩童的誠信微光,不僅溫暖了失主的心,更映照出一條清晰的大道:立德樹人,重在實踐,成于合力。它提醒我們,文明新風的培育,既在宏大敘事中,更在這潤物無聲的日常浸潤與協同守護之中。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昕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