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亮眼答卷 書寫壯麗篇章——延邊州推動高質量發展綜述

當歷史的指針回撥至2015年盛夏,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邊視察,殷殷囑托溫暖人心、巨大鼓舞催人奮進。為將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延邊奮力開啟了書寫謀發展、促發展、快發展的宏大篇章。
十年感恩奮進,十年非凡巨變。延邊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上下同欲、勠力同心,“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振興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交出了亮眼答卷:經濟總量實現了從635億元到1018億元的飛躍,成為吉林省第三個GDP邁入千億級別的地區,跨進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第一方陣。
挺起提振經濟“千億脊梁”,構筑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項目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有力引擎,是促進產業發展、增強發展后勁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延邊州委、州政府堅持“項目為王”理念不動搖,把抓發展的注意力聚焦到項目上,把穩增長的著力點集中到項目上,靶向發力抓招引、只爭朝夕抓建設,聚焦打造“十大產業集群”和培育“五新產業”,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一大批“打基礎、利長遠、增后勁”的重大項目落地見效,為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如今,嘉澤儲能電池制造園區產品正式下線,石墨坩堝項目投入生產,釩液態儲能電站項目主體完工,新型儲能產業鏈條初現雛形;
凱萊英生物制藥、浩泰生物醫藥、恒瑞生物制藥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激活生物醫藥產業一池春水;
伊利石新材料產業初具規模,玄武巖、碳纖維產業園加快推進,新型功能材料產業集群正在快速崛起;
卡森細胞、崇功生物、美年大健康等一批醫美企業投入運營,一個具有差異化、個性化特點的東北亞醫美產業集聚地即將呈現在世人面前。

同時,延邊州搶抓“雙碳”機遇,精心謀劃以抽水蓄能為龍頭,風、光、儲協同發展的新能源版圖。和龍甄峰風電場、汪清振發光伏電站等相繼并網發電;總裝機140萬千瓦的國網敦化抽水蓄能電站全面投產,成為區域能源穩定供應的“壓艙石”;“山水蓄能三峽”工程4座重點抽水蓄能電站、敦化30萬千瓦風電、新能源鄉村振興工程等項目加速推進。截至2024年,全州發電裝機容量達345萬千瓦,年均增長16.73%,其中非化石能源裝機占比高達66.3%,年均增速達35.55%。綠色低碳產業成為驅動全州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推動延邊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大步邁進。
實踐證明,亮眼的成績不僅是數字的躍升,更是發展能級的重大突破,亦是延邊上下全力以赴拼經濟、錨定發展不動搖而取得的重大成果。
構筑東北亞開放合作“橋頭堡”,拓展發展新空間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延邊振興發展的潛力在開放、希望在開放,動力活力也在開放。延邊州委、州政府始終堅持前沿意識、開放意識,堅持對外開放和對內合作并重、沿邊開放和內陸開放并舉,以更大的開放贏得更大的發展。
著力構筑面向東北亞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堅持把琿春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作為擴大開放的主引擎,充分運用綜合保稅、市場采購、互市貿易、落地加工試點等政策,做大做強汽車及零部件出口、鋁材進口利用等重點產業園區。大力推進延吉—長白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加快發展生物制藥、跨境電商、服務外包、醫美康養、文化旅游等產業,培育壯大面向東北亞的口岸經濟合作區、新興產業集聚區、綠色產業發展區、文化旅游經濟區。

十年來,延邊走在東北亞開發開放前沿,喜訊頻傳:古城里口岸、沙坨子口岸升級為國家級口岸,提升了口岸輻射帶動能力;圈河口岸等專用道路通關流程持續優化,通關效率大幅提升,貨物進出口更加順暢;寧波—琿春—歐洲班列成功首發,陸海聯運大通道雛形初現,“通道+樞紐+網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加速成型,拓展延邊經濟腹地;“空中走廊”不斷拓寬,延吉機場航線網絡日益密集,空港旅客吞吐量逐年攀升,門戶樞紐地位日益鞏固,延邊與國內外城市的聯系更加緊密;琿春口岸建成安全智能關鎖系統和LPG鐵路中轉平臺,獲批進境肉類和冰鮮水產品指定監管場地,為特種商品貿易提供了專業化通關條件;新開通琿春至莫斯科汽車零部件出口快運專列,為東北地區制造業產品出口歐洲提供了高效通道;跨境電商TIR公路卡航業務穩定運轉,形成琿春—俄羅斯—歐洲的直達公路運輸網絡。

開發開放的深入推進,促進了商流、物流的蓬勃發展?,q春、延吉兩大國家級跨境電商綜試區比翼齊飛,“琿春e購”“延吉跨境通甄選”等平臺茁壯成長,匯聚全球優質商品,年交易額持續攀升。跨境電商新業態的興起,助力延邊打造東北亞區域重要的國際商品集散樞紐,讓世界與延邊“無縫對接”,推動延邊在東北亞經濟合作中占據更重要地位。
擦亮文旅融合“金招牌”,端上產業發展“金飯碗”
延邊自然風光秀麗、民俗風情濃郁、生態環境優良,發展文旅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
近年來,延邊州深度挖掘文旅資源稟賦,堅持從供需兩端持續發力,積極打造文旅消費場景,持續豐富優質產品供給,精心策劃各類特色活動,吸引了萬千中外游客紛至沓來、觀光游覽。

啟動“延邊州旅游千億級產業攻堅行動”,錨定文化強州、旅游強州、冰雪強州目標,深度挖掘生態、民俗、冰雪、邊境、紅色五大核心資源,冰雪旅游、民俗體驗、邊境風情等特色旅游產品持續吸引國內外游客。伴隨著中國朝鮮族民俗園、海蘭明珠塔、琿春絲綢之路渤海古鎮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加速建成并相繼成為延邊旅游新熱點、區域文旅新標桿,延邊文旅產業發展迎來歷史性跨越。
延吉帽兒山(恐龍)文化旅游區入圍全國“百佳消費新場景”;延吉市榮膺國家級區域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延邊(琿春)物流樞紐被列入國家“十四五”陸港型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此加速匯聚,現代服務業成為延邊經濟最活躍的增長極,“延邊熱度”悄然席卷全國,讓延邊成為全國矚目的旅游目的地。

2024年,延邊州文旅產業實現井噴式發展,接待游客4511萬人次,同比增長70%;實現旅游收入746億元,同比增長71%;全年接待入境游客數全省排名第一;在線旅游接待人次和在線旅游消費金額同比增幅均在省內排名第一;繼入選“中國美好生活城市”之“十大魅力打卡之城”后又榮膺“中國美好生活城市”之“美好煥新城市”稱號;入選2024最具潛力文旅城市、2024中國旅游產業影響力案例等。
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提升了延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讓當地百姓端上了文旅產業發展的“金飯碗”,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繪就鄉村振興“美好藍圖”,建設和美鄉村
十年來,延邊堅持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擺在突出位置,加快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全州農業經濟持續做大做強,努力走出一條具有延邊特色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

七月的汪清,碧空如洗,青山滴翠。在距離汪清縣城30多公里的紅雞冠百萬袋黑木耳擺栽基地,肉嘟嘟、毛茸茸的“黑牡丹”在水珠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工人們忙著從菌袋上采摘成熟的黑木耳,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該基地以農民菌業合作社為依托,發展黑木耳產業項目,已成為汪清縣黑木耳產業中最具帶動能力的生產基地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來延邊視察時強調,‘糧食也要打出品牌,這樣價格好、效益好’。我們就是按照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走農副產品品牌化、規?;l展道路?!痹摶刎撠熑肆謳r介紹,基地每天雇傭幾十人采摘木耳,晾曬后成品裝袋,不僅打響東北土特產的品牌,獲得可觀經濟效益,還讓全鎮百余名農民實現就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不僅農特產品如此,延邊的糧食作物更是通過標準化生產、品質管控、文化賦能和營銷創新,實現從“種得好”向“賣得好”的華麗轉身,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金字招牌和品牌強農的典范。十年來,延邊大米均價突破10—30元/公斤,省外銷售數量突破5萬噸,較十年前分別增長3—5倍和1.5倍,6家企業25款產品入選省級產品名錄,占全省比重的12.5%;鮮食玉米產業從零突破,如今已建成9家現代化企業,2家領軍企業3款產品躋身省級產品名錄。通過品質提升與品牌創新雙輪驅動,延邊州構建起特色鮮明的糧食產業體系,延邊的糧食品牌也向著全國知名品牌目標邁進。
伴隨著農特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安圖奶頭山村研學基地等成為農文旅融合標桿,吸引城市游客體驗鄉村生活;農村電商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后一公里”,讓優質農特產直達全國餐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產業融合有效盤活鄉村資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廁所革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扎實推進,危房改造、村容村貌提升讓鄉村更加宜居,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畫卷在延邊大地徐徐展開。
筑牢“生態屏障”,守護綠水青山
綠色,是延邊高質量發展最亮麗的底色。
十年來,延邊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堅決扛起維護區域生態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以更實舉措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如今在延邊,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展現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山川更秀美的新圖景。

延邊森林覆蓋率常年保持在81.5%以上,位居全國前列。東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設立,虎豹種群數量從2017年的27只、42只顯著增長至70只、80只左右,成為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的成功范例,彰顯延邊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的卓越成效。全州8個縣(市)實現省級生態文明示范縣(市)全覆蓋,延邊州成功入選全國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成為省內唯一的全國生態環境領域激勵表揚城市。
延邊精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連續5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位居全省第一,藍天白云成為常態;24個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95.8%,創“十四五”期間最好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八{天白云常駐、綠水青山常在”已成為延邊的生動寫照。

全州地方林業喬木層碳儲量超7300萬噸,年碳匯量約910萬噸,獲批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縣),是吉林省唯一入選地區;創新探索“以碳代賠”生態修復模式,率先開展碳金融指數政策性保險,填補全省“生態司法+碳匯”和碳金融空白;碳匯交易規模居全省首位,綠水青山正加速轉化為金山銀山,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

“十四五”以來,延邊完成造林綠化18.6萬公頃,穩居全省前列;“綠美延吉”行動縱深推進,城區綠化覆蓋率39%,公園綠地服務率80%。2024年全州林草產業產值達382.87億元,同比增長23.62%。
干字當頭凝合力,聚力發展興偉業。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延邊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闊步走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征程上,奮力奏響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嶄新樂章,這顆東北亞的璀璨明珠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時代光彩!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玉敏 鄭茂/文 陳延龍 沈燕 金由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