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的延邊 幸福的延邊——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走筆

多彩延邊,哪一種故事最鮮活動人?奮進延邊,哪一種力量最恒久澎湃?
答案,藏在“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煙火氣里,藏在“心手相牽,團結如鋼”的奮進路上。
打開祖國的版圖,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如一顆璀璨明珠,在“雞嘴尖”上光彩奪目、熠熠生輝。1952年自治州成立以來,延邊各族人民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寫下了無數感人肺腑的團結佳話。作為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發源地、唯一連續五次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的民族自治州,延邊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當新時代的浩蕩東風拂過壯美山河,當中國式現代化的催征號角響徹邊疆大地,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延邊州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論述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視察延邊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不斷引向深入。
“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創造性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領航定向,行穩致遠。2023年12月17日,中共延邊州委召開十二屆六次全體會議,專題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出臺《中共延邊州委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的決定》,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旗幟鮮明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州各項工作的主線,全面加強對全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頂層設計、系統謀劃、組織推動,確保延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錨定目標,整體發力,深入實施“五大工程”、縱深推進“十大行動”,舉全州之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
政治引領,壓實責任,堅持落實“四個第一”政治要求,健全完善“五個納入”工作機制,確保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折不扣抓落實;
制度保障,法治護航,2023年4月20日,新修訂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自治條例》施行,如今正探索制定《延邊州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條例》,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走向法治化、常態化、長效化;
全面鞏固、持續提升,鞏固夯實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的工作基礎,大力推進人人參與、處處有形、事事可感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域體驗區建設;
……
于傳承中拓新境,在守正中求突破。全州上下同心同德聚合力、同向同行謀新篇,奮力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新天地。2024年9月,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延邊州有3個集體和3名個人獲得表彰,在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名列前茅。目前,全州8個縣(市)全部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群眾心靈深處”
夏日的延邊,繁花似錦,歲月安然。
6月18日,“山河永固 丹心戍邊”——吳祿貞守土保國主題展在延吉邊務督辦署舊址啟動。

一幅幅文獻史料從時光深處走來,一處處復原場景將戰火烽煙重現,凝結著先輩們抵御外敵入侵、捍衛國土主權的家國情懷,激發著各族干部群眾對中華民族血脈相連、精神相通的深切共鳴。
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從長白山下到圖們江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凝聚起同心筑夢的磅礴力量。

走進延邊博物館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延邊歷史文化陳列,人們不難了解延邊的“前世今生”。這里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多彩的文化風韻、雄渾的紅色氣息,更有建州以來延邊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方面的不懈耕耘……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傳統走向現代、從多元凝聚為一體,延邊博物館內每一處陳列、每一件展品都激蕩著跨越時空的深沉回響,匯聚成各民族在延邊大地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萬千氣象。

一館之內,可見延邊各族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園,可見各民族心靠得更緊、情融得更深,團結奮進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強大,可見全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果斐然。
今年,延邊州進一步探索更加富有成效地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域體驗區提升行動,著力完善一批工作機制、升級一批工作陣地、拓展一批宣教內容、搭建一批平臺載體、選樹一批典型經驗,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在新的起點上不斷實現新提升、取得新突破。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
盛夏時節,夜幕降臨,晚風清爽。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區居民欽敏穎吃過晚飯后,夾上小馬扎,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門。
“著急忙慌地干啥去?”鄰居崔英順好奇地問。
“社區電影要開演了,得快走兩步。走吧,咱一起去!”說完,倆人挎著胳膊有說有笑地一路小跑,向社區的露天電影院趕去。
丹英社區曾兩次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社區”稱號,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200余項,是全州“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的樣板。多年來,丹英社區各族居民在社區黨委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王淑清的帶領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共同將社區大家庭建設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

各族群眾共同生活的社區既是安居樂業的溫暖家園,也是凝聚各族群眾、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有力紐帶。
2024年,我州總結提煉、復制推廣丹英社區經驗,以“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為主要內容,建設190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讓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拓寬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
延邊州堅持從居住生活、工作學習、文化娛樂等日常環節入手,從解決就業、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做起,統籌城鄉建設布局規劃和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深入實施互嵌交融工程,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當綠意漫卷圖們江畔,延邊大地一半是長白林海的清涼寫意,一半是民族風情的滾燙詩篇。

今年夏天,我州以“全域、全季、全時、全鏈”為理念,精心設計、創新推出266條主題旅游線路,將大美延邊的山水畫卷、民俗風情與時代脈動完美結合,誠邀八方游客共赴“詩與遠方”的約定。
從琿春防川“一眼望三國”的遼闊壯美到和龍光東村稻浪翻滾的農耕記憶,從延吉網紅彈幕墻的都市律動到長白山巔的冰雪奇緣……每條線路都是文化基因與自然稟賦的有機重組,每處景點都升騰著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尋常煙火。
在延邊,190個“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120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先行校、30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中心和30個旅游促“三交”基地如星火般遍布城鄉,處處釋放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氣度神韻,各民族在全方位交融互嵌的格局中生動詮釋著“中華一家,情深意長”。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從G331國道駛入安圖縣二道白河鎮,沿著傳聞中的“最美鄉道”一路穿越原始密林、飽覽青山綠水,便來到位于邊境線上的二道白河鎮奶頭山村。

“環境太好了,真想在這兒好好住兩天!”“沒想到,這么偏遠的地方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游客們一邊拍照打卡,一邊由衷贊嘆。
朝鮮族阿邁洪春子與村里的幾個老姐妹剛剛結束“畫圖”游戲,玩得十分盡興,在回家的路上與游客熱情地打招呼。
“村里人來人往的有生氣,我們看著心里高興。”洪春子說,年輕時為了供養老人和三個孩子,她和丈夫在外打拼多年,什么臟活累活都干過。十年前,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65歲的她才下定決心回到村里養老。
“多虧回來了,要不哪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回村后的十年里,洪春子見證了奶頭山村作為“長白山第一村”國家2A級風景區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蝶變,也在自家生活品質隨著村子發展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嘗到了日子越過越富的甜頭。
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河水,可如今奶頭山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吃法”卻大有不同。村民們有的開辦民宿、農家樂,有的養殖“溜達”雞、鴨、鵝,有的在庭院里種植了更多瓜果蔬菜,有的上山挖野菜、采蘑菇,有的則在家門口擺攤賣起特色小吃、民俗工藝小物件兒……端起“金飯碗”,吃上“旅游飯”,2019年至今,奶頭山村共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200萬人次。今年“五一”假期,奶頭山村日均接待研學旅行1800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140余萬元。
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也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總開關”。多年來,延邊州堅持以興邊富民為支撐,著力推進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讓“一家人”都過上好日子。

提速度增效益,打通穩得住能致富的幸福之路。延邊州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任務,深入實施興邊富民工程,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全力以赴抓項目興產業,千方百計提速度增效益。加快推進延吉機場遷建、琿春至防川高速、汪清至牡丹江高速、和龍明巖水利樞紐等重大項目,積極培育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生物制藥、新材料、醫美等“五新產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延吉—長白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成功獲批,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條條務實的改革之策,一項項有力的攻堅之舉,讓改革發展更加充分地彰顯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意義。
興產業聚人氣,打造千里邊關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延邊州堅持把鄉村振興發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堅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創新設立州興邊富民促進局,加快推進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建設,搶抓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進邊疆”“萬企興萬村”行動契機,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幅幅黨建強、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惠民生增福祉,不斷滿足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延邊州堅持把解決各族群眾民生問題作為重要任務,鍥而不舍惠民生增福祉。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實施民生提升行動、落實民生任務,努力把解決民生“難點”變成促進社會進步、增進民族團結的“支點”。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城市供水、排水、燃氣、供熱等管道設施改造升級。扎實推進“廁所革命”,結合全州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改造農村廁所。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吉大高中延吉分校”掛牌招生,吉大一院敦化醫院、吉大三院安圖醫院掛牌成立。忠實踐行“兩山”理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打造山青水綠天藍的美麗家園;加快建立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推動實現保護和發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加快生態價值轉換,更好實現生態富民,讓各族群眾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續的生態福祉。

沒有比“共同”更深情的密碼,沒有比“團結”更穩固的基石。在延邊這片美麗的熱土上,鐫刻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足跡,洋溢著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動人故事,寫滿了各族人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燦爛詩篇,這是延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理由所在、底氣所在、力量所在。

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延邊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延邊新篇章凝聚更廣泛的人心、匯聚更磅礴的力量。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葛威/文 陳延龍 姜乃晗 沈燕 金由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