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東村:海蘭江畔的“幸福答卷”——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十周年集中采訪報道之九

海蘭江畔,稻浪涌動,七月的風帶著新禾的甜香,拂過一幅生機勃勃的巨幅畫卷。這畫卷描繪的是和龍市東城鎮光東村——一座鐫刻著領袖足跡、承載著人民期待的邊疆村落。十年前的那個夏天,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在田野山巒間回蕩;十年后的今日,踏訪這片熱土,映入眼簾的不僅僅是廣袤無垠的稻海,更是一個集生態美景、現代氣息、民族風情與振興希望于一體的活力鄉村。

7月9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灑在如茵的稻田上時,村里已是一番熱鬧景象。電動觀光游覽車滿載游客沿著村中觀光道往來穿梭,駕駛員熱情地向游客介紹村史和沿途的景點,車上的游客不時被兩旁整潔的民居和翠綠的稻田吸引,紛紛舉起手機拍攝。遠處稻田上,稻田低空纜車已開始運行,纜車車廂不疾不徐地滑過稻田上空,將興致勃勃的游客送往特色民宿區。
盡管是工作日,仍有不少旅游、研學或采風的游客來到光東村。在稻田低空纜車盡端,記者見到了一群特殊的訪客——來自吉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的二十名師生,他們支起畫板,或席地而坐,或專注站立,正用畫筆描繪光東村晨曦中的美景與煥然一新的風貌。吉林師范大學副校長左今明說,學校組織開展“沿著總書記的腳步畫吉林”主題活動,光東村是此次活動的第二站。“真是太美了,仿佛人在畫中游啊!一個小鄉村能夠把旅游業發展得這么蓬勃,把三產融合得這么到位,可以看出總書記視察之后取得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弊蠼衩饔芍缘馗锌?。

走進村民金鐘日家,锃亮的瓷磚衛生間取代了昔日令人掩鼻的旱廁,現代化抽水馬桶潔白如新?!斑@十年,咱村里最幸福的變化,我看就是這‘廁所革命’!”金鐘日的笑顏質樸真摯:“以前每到冬天,上廁所天冷地又滑,特別難受?,F在好了,上廁所特別方便?!?一席話看似普通,卻道盡了生活細節改善所彌合的空間距離與拉近的心靈紐帶——城鄉共享現代化成果的涓涓細流,潤物無聲地滋養著這片幸福的土地。
這份方便與潔凈,僅僅是光東村發展交響曲中的一個強音。在田間,“鴨稻共生”“蟹稻共養”的生態循環畫卷在沃野上演,光東村的農人用汗水澆灌的不只是沉甸甸的稻穗,更是對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堅定信心。“十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糧食也要打出品牌’的囑托,大力推廣‘鴨泉’稻米品牌,如今,企業從過去的小作坊成長為年銷售額破2000萬元的專業有機米業公司。”吉林艾利特有機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暢告訴記者,光東村大米的訂單延伸到全國各地,小小的米粒成為了鄉村振興的“金豆豆”,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光東村的十年蝶變,清晰地勾勒出一條以純凈生態為依托、以金色稻米為支點、以農文旅深度融合為引擎的特色鄉村振興路徑。其成就不僅僅體現在村容村貌的“面子”上,更體現在“里子”的深刻變革上。
光東村的發展始終遵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光東村黨支部書記金憲告訴記者,近年來,光東村積極推進旅游促“三交”,通過打造獨具魅力的文旅空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節慶和研學活動、推動企業創新業態發展,讓旅游成為各民族增進了解、加深認同、交融情感的大舞臺。正因有了這一理念,光東村的自然景觀、風土人情都化為一個個生動的“共同體課堂”,鄉村振興的產業之美與民族團結的和諧之花在這里交相輝映、結出碩果。
光東一隅,氣象萬千。一座潔凈的衛生間,承載起鄉村生活的舒適與尊嚴;一列穿越稻海的纜車,拉近了游客對田園的詩意向往;一粒銷往各地的稻米,托舉起鄉村產業的高度與視野……海蘭江畔的十年實踐,是邊疆村落向現代化新村的華麗轉身,是美麗邊疆與偉大祖國同心奮斗、共享榮光的真實寫照,更是延邊各族兒女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時代回響。這田野間的答卷,寫滿了對十年前的深情回望,更鋪展著奔向未來的無限憧憬。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棟輝/文 陳延龍 李桂花/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