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時代普法工作注入“琿春智慧”——琿春市人民法院打造“三位一體”普法格局
當法律條文走出卷宗,當司法宣傳貼近生活,法治精神如何真正浸潤人心?琿春市人民法院給出了生動答案。近年來,琿春市人民法院聚焦“八五”普法規劃要求,以“三位一體”普法格局為抓手,將司法宣傳轉化為推進法治建設、服務民生的強大動力,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去年,琿春市人民法院被司法部、全國普法辦評為全國“八五”普法中期表現突出單位,為新時代普法工作注入“琿春智慧”。
協同聯動:織密普法網絡,讓法律觸手可及
普法工作并非“單打獨斗”,而是需要“群策群力”。琿春市人民法院以“七走進”普法活動為重要載體,著力構建“法院引領+多元聯動”的普法共同體。
深化“一張網”布局,構建起市、鄉、村三級宣傳體系,推動普法宣傳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成立“方圓”志愿普法先鋒隊,深入街道鄉鎮開展志愿普法宣傳活動852場次,讓法律知識走進千家萬戶。
為精準對接不同群體需求,琿春市人民法院聯合多部門打出“組合拳”:與琿春市婦聯啟動“巾幗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通過案例宣講、法治課堂等形式,讓法律知識深入人心;聯合琿春市教育局創建“一校一員額法官”模式,選派16名員額法官擔任法治副校長,借助普法冬(夏)令營、模擬法庭等活動,讓普法從“說教式”向“互動式”轉變,為青少年播下法治種子。
品牌賦能:打造法治IP,讓普法有聲有色
在普法形式不斷創新的同時,琿春市人民法院更注重以品牌化思維提升法治文化影響力,通過“價值延伸+形象升級+生態共建”,精心培育獨具特色的法治文化IP,讓普法既有意義更有意思。
聚焦群眾所需,推出“和融潤?疆”文化品牌。圍繞這一品牌拓展內涵維度,推動法治文藝作品、影視作品、普法短劇次第開花。其中,法治題材微電影《重生》斬獲第一屆法治中國“三微”展播活動微電影精品作品、亞洲微電影大賽最佳影片金牛獎、全國法院“金法槌獎”二等獎、全省法院微電影微視頻大賽一等獎等多項大獎;微視頻《天平椅》獲全國法院“十佳百優”作品。針對“家暴”“校園欺凌”等社會熱點創作的文藝普法短劇,受邀在中國女法官協會主辦的“巾幗普法鄉村行”活動中巡演,用文藝力量傳遞法治溫度。
為讓法治形象更鮮活,琿春市人民法院自主設計對外宣傳圖標,創作申報五位普法卡通形象IP,貫穿于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中。在服務大局方面,積極參與全國四級法院《生態與保護、共生與發展》全媒體聯動直播,吸引1801.26萬人次觀看,以跨省聯動推動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同發展,讓法治IP的社會價值持續延伸。
渠道融合:創新傳播路徑,讓法治無處不在
從線上到線下,從傳統形式到前沿技術,琿春市人民法院不斷拓展普法渠道,打造“線上+線下+場景”的立體傳播矩陣,讓法治聲音傳遍每個角落。
2021年,琿春市人民法院率先開通“琿春法苑”抖音賬號,以情景劇、東北方言脫口秀等“接地氣”的形式,累計拍攝《如果燕子是老賴》等優質普法作品527期,收獲超21萬粉絲,單條作品最高播放量達3306.6萬,總播放量突破2.6億人次,憑借突出的普法成效受邀參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開門大吉》節目錄制。還率先啟動抖音VR直播模式,累計吸引超1362萬人次觀看,讓技術賦能普法創新。
在線下,琿春市人民法院推動法治文化陣地提檔升級,因地制宜建成站前法治文化廣場,讓法治元素融入群眾休閑生活,實現了“抬頭見法、駐足學法”的場景化普法。正是這種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讓法治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
從協同聯動到品牌塑造,從渠道創新到場景融入,琿春市人民法院的普法實踐證明:當法律變得可知可感、可親可近,法治精神便能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持久動力。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