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和:以我熱血壯山河
炎炎夏日,位于汪清縣大興溝鎮紅日村的金相和烈士陵園內蒼松翠柏,時常有各界群眾自發前來瞻仰悼念,緬懷革命先烈。
金相和出生于吉林省延吉縣(今龍井市)厚洞村,1919年開始參加當地的反日愛國運動。1924年,金相和一家遷居汪清,接受進步思想,積極參加當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1930年7月,金相和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中共蛤蟆塘區委書記、中共汪清縣委書記等職。
1931年2月,在汪清縣北蛤蟆塘大房子村,金相和與北蛤蟆塘支部書記韓永浩及全村的青壯年被反動武裝“討伐隊”逮捕,第一個被審的就是金相和。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金相和一言不發,輕蔑地看著敵人。兇狠的敵人用鐵環套住金相和的兩個拇指,將他吊起來毒打,金相和遍體鱗傷,兩個拇指被鐵環擼得露出了骨頭,鮮血直流,但他還是一聲不吭。2月5日,敵人將金相和拉到四方山下進行最后一次勸降,無果后殘忍地用鍘刀砍下了金相和、韓永浩的頭顱,并裝進麻袋懸掛在大房子村中心的老榆樹上示眾。犧牲時金相和年僅31歲。敵人的兇殘沒有嚇倒革命群眾,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各族群眾含淚收殮了烈士遺體并舉行了追悼會,還編寫了《十進歌》歌頌金相和烈士。
2007年,汪清縣人民政府依托大興溝鎮紅日村紀念碑新建金相和烈士陵園,并于2013年和2017年累計投資近120萬元進行修繕和擴建。如今的金相和烈士陵園占地面積400平方米,由紀念碑、陵園區和廣場三個部分組成。高14米的紀念碑象征著東北抗聯14年的艱苦抗戰,面積90.16平方米的碑座象征著在汪清90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汪清人民時刻緬懷為民族解放而犧牲的英烈們。紀念碑后側是金相和烈士墓,墓中安放著金相和烈士的骸骨。
陵園建成后,有關部門在紅日村黨性教育館內展陳了金相和烈士的英勇事跡。2021年,包括金相和烈士陵園在內的紅日村黨性教育基地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省內外各界群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全州黨員干部、青干班學員和廣大青少年開展“重走抗戰路,弘揚民族魂”活動的重要紅色教育基地。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