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邊博物館:傳承歷史文脈,講好延邊故事——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十周年集中采訪報道之一

編者按: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邊十周年,也是延邊振興發展、跨越趕超的關鍵之年。為全面展現州委、州政府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砥礪奮進、奮發有為的生動實踐,7月2日至15日,州委宣傳部組織媒體開展集中調研采訪活動,為推動延邊高質量發展明顯進位、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延邊新篇章凝聚強大合力。從即日起,延邊日報推出系列報道,全方位、多角度展現我州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敬請關注。
“延邊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15000件(套)……”7月2日,隨著暑假臨近,延邊博物館迎來了客流高峰。展廳里,講解員金紅艷聲情并茂地為游客講解。

延邊博物館內珍藏的一件件文物、一個個展品,生動闡釋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在延邊的發展歷史,更是展示延邊社會變遷、民族融合、文明匯聚、文化互鑒的生動寫照。
2015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延邊,一下飛機便前往延邊博物館,聽取延邊州總體情況介紹,并參觀了延邊州成就展和朝鮮族民俗展。
十年來,延邊博物館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把傳承歷史文脈與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有機結合起來,以豐富多彩的展覽和活動講述延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豐富展覽形式,讓博物館“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這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也是一份光榮使命。”延邊博物館副館長許家強說,近年來,延邊博物館積極運用新興科技手段在每個展廳或公共區域設置互動體驗區域,并綜合運用文物實物、圖文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讓參觀者實現從“參觀”到“參與”的角色轉換,直觀地感受延邊獨特的文化魅力。
“輕輕一點即可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真是很奇妙的體驗。”游客田女士點擊館內的“觸魔墻”,幾十件館藏文物就以3D形式呈現在她面前,為她開啟了了解延邊歷史的“新視界”。
為了使豐富的展品“活”化呈現,延邊博物館創新“互聯網+博物館”展覽模式,增加光雕投影、全息成像、文物拼圖等互動項目,并通過“云游延邊博物館”、抖音平臺直播等形式擴大文物展示的覆蓋面。
開展特色活動,讓博物館“火”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為進一步提升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近年來,延邊博物館積極開展流動展覽進校園、進社區等“五進”行動,宣講延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激發各族群眾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五進”行動迄今已開展相關活動80余場,覆蓋各族群眾1.5萬余人。
5月15日,延邊博物館聯合延吉市河南街道白豐社區開展“‘流動博物館’進社區 文化惠民潤心田”主題活動。該館講解員向社區居民講述了民族英雄吳大澂在中俄邊界談判中據理力爭、寸土不讓的愛國壯舉,并一起體驗傳統拓印技藝,增強大家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以我國傳統節日為契機,開展“博物館里過大年,品鑒別樣年味”“博物館里話鑄牢”等活動,邀請各族群眾參加體驗拓印納福、投壺、剪窗花等活動,讓各族群眾更直觀、更生動地了解、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截至目前,該館共舉辦相關活動200多場次,累計參與人數達30余萬人次。
延邊博物館還積極構建文物展覽“走出去、引進來”格局,推出的《禮衣雅蘊——朝鮮族傳統服飾展》等展覽已應邀赴國內13個省(區)19家博物館展出,讓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了解延邊獨特的民俗文化,引進并舉辦《木影流光——福建金漆木雕展》等優秀展覽,有效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
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潮”起來
近年來,隨著“博物館熱”不斷升溫,不少栩栩如生、美觀實用的文創產品以“小而美”的姿態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記者在延邊博物館一層看到,一家名為“延博文創”的門店里人潮涌動。游客們正精心挑選著心儀的文創產品,多位小朋友則聚在一起“集章打卡”,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

“希望這些帶有‘延邊元素’的文創產品能讓廣大游客更好地了解延邊。”延博文創店店長徐昆介紹說,延邊博物館深入貫徹上級部門關于繁榮文旅消費市場的部署,積極開展文創產品培育行動,目前已累計開發冰箱貼、相框、筆記本、明信片等近20種文創產品,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文創產品做工很精美,想多買幾樣帶回家。”來自北京的游客郭子皙對店內不少產品產生了濃厚興趣。她說,這些產品讓她對延邊有了進一步了解,回家后會與家人朋友分享在延邊旅行的收獲,吸引他們到延邊旅游。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博物館建設要更完善、更成體系,同時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延邊博物館將進一步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開發完善品牌教育項目,拓展線下線上教育新陣地,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博物館力量。”許家強說。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宏偉/文 陳延龍 金由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