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常作伴 滿目蔥蘢入畫來——我州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階段性成效綜述
我州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貫徹落實202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不斷夯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著力解決生態環境領域突出問題,探索深化“美麗中國”建設延邊實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書寫人民滿意“綠色答卷”
聚焦群眾關切,堅持以攻堅之勢推進污染防治,特別是2018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以來,我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當下的延邊,藍天白云已成常態、綠水青山亦是標配。
強化大氣污染防治,聚焦移動源、臭氧、揚塵以及工業企業等污染防治重要方面,持續開展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推動秸稈禁燒依法科學管控、揚塵等大氣面源污染精細化管理。強化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開展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和整治提升,持續鞏固“清河行動”成果,加大枯水期、汛期污染監管力度,堅決打擊涉水環境違法行為。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排查整治,嚴格“一住兩公”用地監管,持續做好“綠盾”自然保護地問題整改。
2024年,扣除沙塵天氣影響,我州空氣優良天數比例為99.2%,連續5年位列全省9個市(州)首位;24個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95.8%,創“十四五”時期最好水平;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在較好水平,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完成45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治理率達到40%以上。作為全省唯一地區獲評全國生態環境領域激勵表揚城市,延邊州成功入選全國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提檔升級環境監管效能,擦亮綠色高質量“發展底色”
近年來,我州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工作機制,依法打擊環境犯罪行為。探索創新監管方式方法,推動在線企業非現場執法監管,深化“溫情執法”理念,落實“首違不罰”制度,做到無事不擾,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實施“全員、全年、全過程”比武練兵,壓茬開展春季清河行動、秸稈禁燒巡查、“夏季攻勢”、“秋冬會戰”和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行動。
為深化跨地區生態環境執法交流合作,我州與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簽訂跨省流域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協議,共同打擊兩地交界處、重點流域等跨區域生態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構建了交界上下游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力保障牡丹江、綏芬河流域生態環境安全。
我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主動服務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完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動態更新,建立并動態更新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臺賬,給符合生態環保要求的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常態化開展“服務企業月”“環保專家進企業”等幫扶活動,深入縣(市)“一企一策”為企業排憂解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緊盯政策機遇,搶抓項目謀劃儲備。2024年,謀劃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項目37個,爭取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3.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6%和143%,實現項目謀劃數量與資金爭取額度“雙提升”。今年以來,我州爭取到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類項目資金1.01億元,占全省農村環境整治資金的42.5%,居全省首位。
縱深推進環保督察整改,筑牢環境保護“生態防線”
近年來,我州以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推動突出環境問題標本兼治。
為更好迎接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我州結合督察重點和關注內容在全省創新實施生態環境領域“一攻堅五提升”促進高質量發展和2024年延邊州生態環境隱患排查整治質效提升“百日會戰”等專項行動,進一步消除生態環境問題“存量”、遏制“增量”。實施生態環境領域“三管三必須”,充分運用提示、預警、督辦、約談“四步工作法”、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實現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的重大轉變。截至目前,中央和省歷次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我州的130項整改任務已完成122項,完成率93.84%;交辦我州的2004個信訪案件已完成2001個,完成率99.85%,剩余任務和案件均按序時進度推進。
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筑牢生態安全底線,我州將大力推動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繼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讓生態之美成為最動人的風景,讓綠色福祉惠及每一位百姓,為持續推動“美麗吉林”建設作出應有貢獻。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衛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