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一場跨越山海的春日邂逅
五月的延邊,大地蔥蘢,生機盎然。連綿青山披上翠綠新裝,嘎呀河畔微風輕拂,花香四溢。在這美好的時節,邊境小城汪清縣迎來一批遠方來客。2025年“五一”假期,來自天津、江蘇、河南等多地的游客不遠千里,匯聚汪清,參加延邊州“來多彩延邊 探邊境春韻”文旅體驗活動。活動期間,游客們漫步朝鮮族村落,探尋紅色遺址,體驗非遺技藝,在歡聲笑語中領略邊疆獨特風情,見證鄉村振興帶來的蓬勃生機。
“早就聽聞延邊風光秀麗,這次終于有機會帶家人來親身體驗!”5月1日,來自天津的林敏一家剛抵達汪清縣,便被熱情歡快的朝鮮族歌舞表演吸引。林敏告訴記者,自己對延邊的紅色文化興趣濃厚,而丈夫和女兒則對當地美食與民俗滿懷期待。“我們提前做了詳細攻略,就想帶家人看看邊境風光,嘗嘗正宗冷面。”來自江蘇的游客顧蘇琳是朝鮮族民歌的愛好者,一路上,她口中不時哼唱著經典的《阿里郎》。來自鄭州的劉洋則鐘情于生態旅游,一路走一路拍,對汪清縣秀美的自然風光贊嘆不已。
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游客,因對延邊的向往而相聚在汪清。據汪清縣文旅局工作人員介紹,為給游客提供優質體驗,當地在出行方面開通專車專線,從酒店到各景點全程接送保障;住宿方面,協調優質酒店,部分游客可享受免費入住服務;旅游景點規劃上精心設計路線,全方位展現汪清的歷史文化、自然風光與民族藝術。此外,14家商企積極參與,為游客在餐飲、文創產品等方面提供優惠,旨在通過沉浸式體驗,充分展現邊境縣城的文化魅力,“讓游客不僅是路過,更要留下深刻記憶”。
5月1日,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展示館內熱鬧非凡。十幾名游客跟隨講解員的腳步,深入了解汪清象帽舞的發展歷史、基本轉動技巧以及所獲榮譽。在象帽舞第五代傳承人太永春的講解下,大家親自體驗象帽的轉動,并參與朝鮮族特色游戲“尤茨”。劉洋感慨道:“朝鮮族象帽舞動作看似簡單,卻充滿激情,展現了朝鮮族人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也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底蘊。”
在吉林汪清愛國主義教育中心,游客們聆聽講解員講述抗日英雄童長榮犧牲在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的故事。林敏牽著女兒的手,對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深感敬佩,她表示:“邊疆的和平來之不易,年輕人確實應該多來了解這些歷史。”
在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警示教育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森林課堂”隨游客的腳步開啟。講解員帶領大家辨認野生藍莓叢和五味子藤,介紹東北虎、東北豹的生活習性,令游客們大開眼界。顧蘇琳對延邊在東北虎豹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果贊不絕口:“正是因為保護好了生態環境,才有如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景象。”
夜幕降臨,林敏躺在床上,反復翻看手機里拍攝的朝鮮族婚禮表演視頻;顧蘇琳一邊忙碌,一邊即興唱起剛學的朝鮮族民謠;劉洋則與家鄉的同學視頻通話,展示手中用樺樹皮制作的精美書簽。
分別前,幾組家庭互留聯系方式,約定明年再相聚。林敏說:“汪清的春天,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生活的煙火氣,這是一堂生動的研學課。”顧蘇琳打包了一箱辣醬和米酒:“這些味道會幫我們記住這里。”
記者手記
從民俗體驗到紅色教育,從生態探秘到親情互動,這場文旅活動宛如一扇窗口,讓不同地域的家庭看到了延邊鄉村振興的多元景象。正如劉洋所言:“旅游的意義不僅在于欣賞風景,更在于促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理解。”或許,這正是“多彩延邊”的魅力所在——以開放包容的姿態,將邊境春韻化作聯結天南地北游客的紐帶。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鄭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