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石榴花開映邊疆 攜手奮進譜華章
琿春市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居住著漢、朝、滿、回、蒙等35個民族,擁有楊泡滿族鄉和三家子滿族鄉兩個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獨有的滿族鄉,是邊疆縣市、民族縣市和口岸城市。近年來,琿春各族干部群眾積極探索謀劃民族工作新思路新舉措,譜寫出經濟社會穩步發展、民族關系和諧融洽、邊疆穩固安寧、人民團結幸福的壯美篇章。

東北亞跨境電商產業園主題雕塑
★聚焦鑄魂賦能 強化政治引領
琿春市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到黨的建設、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政治考察和巡察、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的民族工作領導小組,著力發揮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建立民族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推進重點難點問題解決,著力形成市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為著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今年以來,琿春市各個部門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構建“共治”體系,同培民族團結之“根”,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植根于各族群眾心中。各街道、社區成立了領導小組,積極開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培訓,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社區黨委結合“3311”文化理念和數字化治理平臺,積極開展弘揚民族文化活動,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多社區開展“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飯、同過一個節”等活動,進一步拉近各族群眾的距離。積極弘揚和傳承非遺文化,教授特殊困難群體手工技能,助力困難群眾就業創業,讓非遺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煥發新活力。各社區還通過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退役軍人志愿者服務隊等,積極推進“三共四同”互嵌式社區建設,促進各族群眾深度融合。通過“三說機制”工作法,精準解決各族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2023年9月1日,琿春市以“疆潤花開石榴紅” 為主題舉辦“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聚焦文化浸潤 構筑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展”……在琿春市的大街小巷、鄉鎮村屯,醒目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近年來,琿春市利用每年的民族團結宣傳月,積極開展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傳統文化展示、民族美食制作體驗、民品民貿產品展示等集中性宣傳教育。在防川村、東北亞跨境電商產業園、圈河邊檢站等多處民族工作調研點設置“道中華”微信公眾號展架,擴大“道中華”外宣推廣力度和品牌的知曉率、影響力。舉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等群眾文化活動200余次,策劃編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型文藝演出,推出《大國榮光歷史流淌、千年絲路共舞輝煌》等文藝精品力作,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感。在高鐵站、龍虎閣、特色街區等公共服務場所,建設主題雕塑、民族團結文化長廊、宣傳燈箱、宣傳展板等,實現民族團結進景區、進新經濟組織,形成全民受教育、人人促團結的生動局面。依托轄區內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長廊、主題廣場、民族村寨、教育實踐基地等56個創建點位,完善“一線五帶”工作格局,構建具有琿春特色的5條民族工作示范帶,高標準建設邊境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建立延邊大學新時代文明實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示范基地,不斷拓寬校地合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服務新渠道。
琿春深入實施社區“筑基”工程,建設了13個互嵌式社區,堅持“一區一策”,推動創建工作開好局、起好步。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統籌推進教師安排、課時計劃、教學資源配備等相關工作,積極穩妥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著力解決標志標識標牌書寫排序不規范、譯寫不準確等問題,維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大力推進青少年“筑基”工程,建設15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先行校,以思政課程為抓手,把愛國主義、民族精神、革命傳統、民主法治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舉辦民族團結相關活動,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教學活動,引領青少年爭做新時代民族團結的促進者、實踐者、守護者。

新安街道長安社區石榴籽宣講團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宣講活動
★聚焦興邊富民 夯實發展基礎
琿春市將興邊富民與民族工作統籌兼顧,積極推進兩手抓、兩促進,引導各族各界群眾聚焦產業興邊、開放睦邊、民生安邊、團結穩邊,積極投身項目建設、海洋經濟、開發開放等事業,通過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惠民實事相掛鉤,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帶動和發展民族經濟,讓各族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21年,琿春市成功入選為全國首批“興邊富民行動中心城鎮”,試點獲批以來共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4.7億元,實施了7個服務當下、造福社會的民生項目,為琿春市主動融入吉林省和延邊州發展全局,實現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進行了有益嘗試。2024年5月,琿春市被確定為全國15個首批共同現代化試點地區之一,也是吉林省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縣市,標志著琿春市在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十四五期間,琿春市爭取少數民族發展資金6493萬元,通過“資金扶持+項目帶動”模式,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興邊富民行動的帶動下,琿春市多個民族村寨煥然一新,民居特色得到有效保護,民族文化得到更好傳承,防川村等4個村更是入選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繪就了民生改善、民心凝聚、民族團結、鄉村振興、邊防穩固的幸福畫卷。
楊泡滿族鄉是全省滿族文化傳承基地,被評為“吉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民族文化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位于該鄉楊木林子村的楊泡滿族鄉民族文化園建設于2021年,占地3971平方米,有威龍圖騰柱、琿春-楊泡地標百福圖、薩其城文化墻、楊泡滿族鄉歷史文化墻、中華民族大團結景觀墻、多民族射箭體驗場等內容;室內藏有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器物400余件。2023年、2024年楊泡滿族鄉民族文化園先后被評為“青少年實踐基地”“延邊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學中心”和“延邊州旅游促三交基地”。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學實踐活動
★聚焦穩邊固邊 維護邊疆穩定
琿春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和邊境地區穩邊固防責任相融合。連續7年開展“民族團結·安邊固邊興邊”主題實踐活動,推動建成吉林省首個“民族團結進步、警民攜手護邊”主題廣場,成立“戍邊關愛基金”,幫助各族群眾辦理低保,建立幫扶對子和月幫扶檔案,發放慰問金、慰問品。深入開展警地黨組織“千里邊關黨旗紅”聯創聯建、“局企連村”四位一體“同心筑堡壘”等活動,將邊境派出所主要負責人納入鄉鎮班子,組織優秀民警進入村“兩委”班子,推出“戍邊關愛基金”“邊境旅游聯絡站”等10余個服務品牌,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團結和依靠各族群眾管邊、守邊、固邊、富邊,促進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
琿春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始終將民族團結創建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好,完善民族團結工作領導小組構架,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作。把民族政策納入黨委理論中心組和全站民警政治學習內容,廣泛開展民族政策學習,宣講民族歷史;將每年5月份定為“民族團結教育月”;把民族團結教育與國門黨建一體化建設結合起來,開展喜聞樂見教育活動。工作中,該站還將民族團結工作與推動駐地跨境經濟發展、維護民族區域穩定、打贏扶貧攻堅戰等重大決策部署有機結合。注重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務舉措作為服務各族旅客和企業的工作著力點,組建由朝鮮族干部組成的黨員服務隊,在執勤現場全面實行朝漢雙語服務,現場解答旅客疑難問題。利用現場LED顯示屏、政策宣傳板等載體,用朝族文字及時公布有關出入境的相關信息,為朝鮮族旅客營造溫馨出入境環境。開展以“愛心幫扶朝鮮族貧困學生、真心幫扶朝鮮族留守老人、全心幫扶朝鮮族特困家庭”的“三幫扶”實踐活動。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肇家星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