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彩”里的“稅務藍”——記和龍市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和龍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光明

同心共育石榴籽,協力澆灌團結花。近年來,和龍市人大代表,國家稅務總局和龍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孫光明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稅收工作深度融合,全力優化納稅服務舉措,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繪就出一幅新時代稅務人民族團結進步幸福畫卷。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作為民族地區的稅務干部,孫光明堅持黨建引領,穩步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以“三個離不開”和以人為本的思想推進和諧稅務。
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孫光明利用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黨支部學習活動,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日常政治理論學習中,持續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引導干部職工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來,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民族政策,帶頭遵守民族法律法規,立足崗位擔當作為,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推動和龍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

每年9月,是我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把有形宣傳教育融入辦公、學習等活動場景,孫光明組織全局各族干部職工開展文藝演出、球類比賽、讀書活動、主題短視頻比賽等文體活動,讓不同民族的干部職工在文化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交流。這些年來,在他的影響帶動下,全局干部職工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增強了對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為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

“說有利于民族團結的話,做有利于民族團結的事。”這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孫光明的心聲。為更好地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的辦稅需求,努力實現“政策找人”“送政策上門”,孫光明在和龍市稅務局內倡導實行雙語工作模式,在辦稅服務廳咨詢臺、自助辦稅區、綠色通道等地設置雙語標識,為少數民族納稅人、繳費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務,進一步優化了營商環境。他依托民族團結進步文化墻宣傳陣地,邀請專業人員在辦公區墻面上繪制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彩繪,營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退稅全員幫辦、特色服務更貼心、政策送上門……近年來,孫光明帶領全局不斷延伸納稅服務深度,提升稅務服務質效。在人員配備方面,找準黨建與辦稅業務融合的切入點,成立“1+5+N”工作臨時黨支部,落實出口退稅服務監管機制,將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限控制在0.33個工作日以內,極大提高了辦稅效率,去年累計辦理出口退稅344.92萬元;協調7家銀行合力搭建“銀行+稅務+企業”互動平臺,為68戶納稅人申請貸款15984萬元;帶領各族稅務干部組建“稅收助企發展服務團”,深入當地企業宣講稅費政策,現場答疑解惑,征求、收集納稅人的意見建議,助力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延伸服務觸角,奏響民族團結“民心曲”。長期以來,和龍市稅務局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的機關單位,與當地各族群眾建立起了魚水相依、休戚與共的深厚情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念深入人心。
孫光明積極探索業務工作和創建工作“雙融合、雙促進”路徑,加強共駐共建,凝聚民族團結“向心力”。在他的帶領下,和龍市稅務局先后聯合和龍市光明小學開展“稅收知識伴童行民族團結入童心”活動,讓稅收和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聯合和龍市美團開展“‘稅務藍’牽手‘美團黃’”活動,讓穿梭于城市間的美團騎手變成移動式宣傳站,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暨稅收宣傳走深走實,實現外賣訂單送到哪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稅費政策就延伸至哪里。
志愿服務力量是聯通納稅人、繳費人的“連心橋”。孫光明堅持服務基層,以黨員示范崗、青年文明號、志愿者服務團隊為載體,帶領不同民族黨員干部廣泛開展慰問老人、“金達萊媽媽”愛心牽手、共建雷鋒書屋等志愿服務,積極參與“文明窗口”“青年文明號”“最美稅務人”“揚旗亮徽”“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和“學雷鋒標兵”等形式多樣的創建評選活動,讓志愿服務落到實處,讓服務質效得到提升,讓納稅人、繳費人感到舒心和滿意。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稅務干部和人大代表,孫光明表示,將繼續探索稅收業務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度合作新路徑,推出精準性更高、針對性更強的稅惠服務措施,努力營造更加優質的稅收營商環境,更好地助力打造延邊民族團結進步“升級版”。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愛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