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關注吉林: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劉以晴 鄭智文
守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9月05日 第 12 版)
![]() |
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畢家村春播現場。 (來源:遼寧日報) |
![]() |
技術人員在遼寧省錦州市義縣白廟子鄉一塊花生地里指導地膜覆蓋機械播種。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
![]() |
在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北大荒集團北安分公司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一處曬場的玉米堆上忙碌。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
![]() |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富錦市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里的稻田。 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攝 |
![]() |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大力推廣小冰麥加燕麥草“雙季雙優”種植模式,實現一年兩茬,糧飼雙收。 鄭智文、李曉明攝影報道 |
![]() |
保墑作業 位于黑龍江省黑河市北安市的北大荒集團建設農場有限公司一處農田中,拖拉機進行保墑作業。 新華社記者 王 松攝 |
![]() |
免耕播種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食品原料基地,播種機進行玉米秸稈覆蓋免耕播種作業。 本報記者 劉以晴攝 |
![]() |
復合種植 遼寧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王府鎮河東村的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范基地。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
![]() |
技術助力 北大荒集團黑龍江軍川農場有限公司應用無膜淺埋滴灌智能水肥一體化技術,促進水肥高效使用。 新華社發 |
![]() |
分子育種 遼寧東亞現代種業研發中心研究人員進行分子育種樣本檢測。 (來源:人民網遼寧頻道) |
橫貫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黑土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黑土是世界公認的最肥沃的土壤之一,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
去年8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正式實施,這是從國家層面首次就保護黑土地立法。
秸稈還田、糞肥養地、等高種植……自21世紀初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我國正式立項推廣以來,東北已形成多種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保護性耕作模式。在黑龍江省,《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龍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護規劃》先后出臺,將黑土地保護措施落實到地塊;全面推行“田長制”,建立省、市、縣、鄉、村和網格、戶“5+2”七級田長的責任分工體系,確保黑土地數量不減、質量提升。吉林省著眼于擴大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規模,3300萬畝任務已細化分解到縣、鄉、村。遼寧省今年提出在實施保護性耕作任務面積1300萬畝的基礎上,“精耕細作”500萬畝黑土地,建設集中連片、土壤肥沃、生態良好、設施配套、產能穩定的黑土地保護示范區。內蒙古自治區深入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進行動,今年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1936.4萬畝,超額完成農業農村部下達的1920萬畝年度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