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延邊大米的品牌價值隨著產業鏈的拓展延伸而不斷提升——從“區域名品”邁向“全國知名品牌”
在近日舉辦的吉林糧食品牌日營銷推廣系列活動中,延邊大米產業斬獲三項重磅榮譽:“延邊大米”獲評“吉林大米十大地理標志品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朝鮮族傳統米糕制作技藝傳承人李香丹榮獲“吉林大米十大制米工匠”稱號,“鴨泉”大米入選“吉林大米十大白金名片”。
根之茂者其實遂。延邊大米獲得的這一系列碩果殊榮,源于產業鏈條的良性發展與協同進化。
延邊地處北緯42度世界黃金水稻帶,坐擁東北黑土地與長白山生態核心區雙重優勢——土壤由千年腐殖土與火山灰沉積而成,富含鐵、硒等天然微量元素,為稻米注入了獨特的營養價值。這里四季分明,光照與積溫充足,晝夜溫差常年超10℃,讓稻米在生長周期中積累了豐富的干物質,顆粒飽滿晶瑩,蒸煮后香氣純正、口感彈牙。
好品質夯實了延邊大米走向高端市場的基底,延邊稻農則在代代傳承中將這一基因優勢進一步提質升級為產業優勢。
在吉林眾鑫綠色米業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新研發的胚芽米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我們與吉林大學、延邊大學合作研發的胚芽米,胚芽保留率達25%,是普通大米的5倍。”據企業負責人介紹,這款產品憑借更高營養價值,在高端市場實現超50%的溢價。
加工端的升級,讓延邊大米產業形成集群效應。全州27家入統大米加工企業日加工能力從3000噸提升至4800噸,研發出的有機大米、蟹田大米、胚芽米等特色產品,憑借差異化優勢打開更廣闊的市場。每年,有5萬噸優質中高端延邊大米銷往北京、上海、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北京占比24.7%、浙江占比23.4%,并遠銷日本、韓國等國家。延邊大米每公斤售價也從十年前的5—10元躍升至12—25元,實現了“好米賣好價”的品牌價值提升。
如今的延邊大米,不僅被市場認可,更有“標準”背書。從《延邊大米地理標志產品質量標準》發布,到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注冊申請并獲受理,目前,延邊大米已形成48個企業品牌、109個產品品牌的矩陣,25款分級分類認證產品占全省總數的12.5%,躋身吉林大米中高端市場核心陣營。
如果說餐桌上的飯香“外溢”了延邊大米的品牌價值,那么,非遺技藝則為延邊大米注入了更為豐富的品牌內涵。李香丹用雙手賦予米粒溫度,以延邊大米粉為主原料,做出顏值與美味兼具的精美點心,不僅在本地延長了大米產業鏈,還在國際料理大賽中兩次折桂,將延邊大米的文化價值與品牌形象傳播到了海外。
從黑土地上的優質稻谷,到消費者餐桌上的美味主食,再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匠心之作,延邊大米實現了從普通農產品到地域名品牌的華麗轉身,構建起從種植到銷售的全鏈條發展體系。數據顯示,目前,我州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50萬畝,年產量達23萬噸,“吉粳81”“稻花香系列”等優質品種在琿春、和龍、龍井等稻區規模化種植;有25戶入統水稻加工企業和種植戶之間采取了“企業+農戶+訂單”的合作模式,讓種植戶分享到產業鏈收益。
近日,又有12家延邊大米企業與銷售區建立合作意向,延邊大米的市場版圖再一次拓寬,延邊大米從“區域名品”向“全國知名品牌”跨越的步伐正在加速。
延邊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玉敏



